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读书在当下     
读书,对于处在任何年龄层的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好事。人们把书籍称作精神食粮是有理有据的。诚然,一个人的生活可以与书籍绝缘,而这并不会影响他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如果人们的生命中少了书籍,这样的生活到底有多少乐趣可言?读书,远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最好的交谈陈染现代人需要交谈是无疑的。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交谈的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对于口头交谈,我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恐惧感,所以我几乎拒绝一切会议的发言,以及电视台、广播台这一种需要口头即兴表达的采访。因为我发现,当语句从我的嘴唇中流溢出来的时...  相似文献   

4.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绝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脸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人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5.
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社会上掀起一股浓浓的读书思潮。其实,大学生算得上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大学图书馆藏书甚丰,其中不乏经典好书,为何大学生却很少借阅,或借了也很少看完?我想这与学校里的教学机制和就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我心里总觉得我和读书是很有缘分的。如果把我对我自己有兴趣的知识领域的探索比作对这些"世外桃源"的发现,那读书对于我来说一定是通往这理想境界的"山中小口"。我一直清楚地了解自己对世界的无知,所以读书总是可以为我封闭的小房间开一扇门。这扇门背后不管看到什么景物,总是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可以钻研、可以去为"人类心智的荣耀"奉献的理想。一读书等同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等同于了解真相。  相似文献   

7.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8.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上海崇明三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绝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脸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有例为证。今年2月10日的《工人日报》发表刘效仁的署名文章《悲哉!读书节目全面沦陷》(以下简称《沦陷》)称,继央视《读书时间》香消玉陨后,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  相似文献   

9.
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是实实在在的事,只能一步一步来,一步上一个台阶,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当“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些词儿术流传到乡下以前,我老家的乡亲称上学为“读书识字”,称有点文化的人为“读书识字的人”。要读书当然得先识字,不识字怎能读书。这是接受文化教育的“人之初”,用现代词儿说是“入门”或“ABC”。我认识“人之初”始,到如今匆匆朋年,算不算“文化人”或“知识分子”,自己不好说,但说是已进入了“读书识字的人”的行列,总还不算过分。然而,也是我进入花甲之年以后,忽然对“读书识字”有点新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乐趣     
我喜欢读书,自很小时候始。读书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书是营养品,她滋润了我的心田,给予我精神上的寄慰和收获!在书中,我感悟人生,品味情感,享受乐趣,体味一种新的境界!读书给予我新的体验,给了我另一  相似文献   

11.
<正>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的话题,古往今来已经有不少人谈过了。而且有不少精辟的格言,教人如何读,读书的妙用,等等。 但一个人要真正体味到读书的妙滞,特别对于思想活跃,对人生感悟还如隙中窥月一般的求知的学生,并不是一件易事。何况现在以升学率论学校位次,论教师的优劣,读课外书对于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我以为这仅是一种短视,一种权宜之计,这关乎到我们的教育传统,我们的现实,我无意指责我们的教育部门的领导,无意指责我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大学文化的象征,理想的象征,人格的象征。校长又是读书人的首席,他亦应是会读书、爱读书的象征。因而,校长的读书具有特别的意义。担任了行政工作的校长对于读书之风盛开也具有更大的责任。一位好校长应当可以称为读书的校长。校长无论有多少事务,学校的读书也是头等事务。会教书,首先应是会读书的人;会领导教书人的人,更是懂得读书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读书 之乐     
说到读书,对于内心丰富而又敏感的人,还是要禁不住怦然心动的。对我而言,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书。当我静静地阅读时,我的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当年胡适之先生自诩:“读书可以忘了打麻将,打麻将可以忘了读书。”足见打麻将和读书是他老人家的两大嗜好。  相似文献   

15.
雨天读书     
我一直很喜欢在雨天的时候读书, 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是一种让心境变得无比美妙的享受。古人有"读书三余" 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三余"都是用来读书的好时光。我喜欢下雨,因为在我的故乡和我长大后工作、生活的这座因为缺水而处处尴尬的城市。雨水,总是那么让人渴盼和感到滋润与亲切。我也喜欢读书,自我上学识字以后,读书不仅是完成课业的需要,而且也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一种优质的休闲,填充了我有时会清冷孤寂有时会百无聊赖的业余时光。这样,在雨天里读书,对于我似乎就成为一种身心享受的至境。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其中有这样-个镜头: 女主人公靠在窗前的沙发上静静地读着一本古老的大书,高大而又明亮的窗外, 亮晶晶的雨滴正洒落在枝叶葱茏的绿树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来说,读书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着。因此教师应具有读书人格,即教师应养成一种强烈的、稳定的热爱读书的激情和习惯,擅长传播或交流人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策略     
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没用。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今人读书过于势利,亭事讲求实用,这不好。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及其关系的论述,有分析有批判地说明一切否认读书或否认读人、读事、读物的错误言行应当终结,一切倡导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的言行应当发扬;说明"四读"的基本方法是"钻进去,跳出来".我想,本文的论述,对于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领导工作、教育改革、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参照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在他看来,书籍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同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一样。弗朗西斯·培根也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叹。可见,哲学家对于读书、知识的看重要高于万物。在日常学习中,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最经济、最快捷的途径。然而,读书需要一定的方法,科学的读书方法或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或人生道理。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读书质量异常看重。主要围绕小学生读书方法进行探讨,指出读书的目的,提出相应的读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乐     
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则视为一件很平常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抓耳一般。在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边,设一张书桌。这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