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77-80
延安《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创办于革命年代的大众化报纸,其社会新闻报道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从报道内容、读者对象、报纸的风格与特色等方面剖析其社会新闻报道编辑方针,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延安《边区群众报》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新闻报道现实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25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一张崭新的大众化报纸——《边区群众报》诞生了。 毛泽东是这张报纸创办的倡议者,亲笔题写了报名。周文是这张报纸的创办人,成为报纸的第一任社长。 今天的《陕西日报》和当年的《边区群众报》有极亲密的血缘关系。《边区群众报》开初是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的机关报,后来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1948年1月10日更名为《群众日报》,毛泽东又一次题写了报名。1954年10月16日,《群众日报》又更名为《陕西日报》,变成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一直出刊到今天。因此,陕西日报社的人一直把《边区群众报》当作《陕西日报》的前身,把周文尊为报社的首任社长。五十四个春秋过去了,每当陕西日报社庆的时候,报社的同志总是深切怀念自己的第一任社长周文和老一辈边区群众报人,缅怀周文创办《边区群众报》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他对大众化报纸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解放战争中改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到现在经历了四十五个春秋。最近,陕西日报欢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了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边区群众报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所属大众读物社主持创办的。当时,大众读物社社长是周文同志,报纸科科长是赵守一同志,边区群众报主编是胡绩伟同志。为了适应农民阅读,  相似文献   

4.
1942年整风运动以后,我调到延安《边区群众报》工作(《边区群众报》是以陕甘宁边区的基层干部为读者对象的通俗报纸)。当时《边区群众报》不但因为内容好很受读者欢迎,而且因为它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有突出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扬。陕甘宁边区的物质条件本来就很差,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经济封锁下就更差。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和毛主席在1942年提出了开展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我们《边区群众报》也行动起来,一方面大搞生产,一方面从小处着手注意节约,做到“点滴不漏”。在节约方面,有几件小事使我终身难忘。编辑部办公用品消耗最多的就是毛笔和纸张。我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6.
《边区群众报》是1940年3月25日,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刊的,它是在党中央、西北局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办给陕甘宁边区区乡干部和广大群众看的通俗报纸。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初几年是四开四版的铅印周刊,1947年曾出过石印、油印的三日、双日和日刊,1948年在绥德县霍家坪驻扎时期,由毛主席重新提写报头,改为《群众日报》。西安解放后达到全盛时期。我是1943年初,在延安《Sin Wenz Bao》(《新文字报》)停刊之后转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7.
今天报纸强调“贴近群众”,这很好,报纸本来是办给群众看的;这也激起了我对边区群众报的一些回忆。边区群众报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今年是它的49周年。边区群众报就曾以贴近群众而名震解放区,受到党中央和西北局的表扬。办边区群众报的大多是从蒋管区的湖南、四川、关中一带来的知识青年。主编就是胡绩伟。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8.
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解放战争中改为群众日报,1954年改为陕西日报,到现在经历了四十五个春秋。最近,陕西日报欢庆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开展了创刊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边区群众报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所属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以下简称《边区群部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办,由周文主持的大众读物社创办,主要面向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群众.《边区群众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在8年的时间里,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在办报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其具体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日报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使报纸宣传报道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由于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1960年获得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集体称号。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陕西日报努力解决通讯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通讯员培训工作,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延安《边区群众报》具有群众化特色,这使得该报刊登的新闻文本之间产生了内在张力.本文对延安《边区群众报》的新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报的叙事策略也是其宣传策略,最重要的叙事模式则是宣传模式;该报新闻文本话语结构简单,重塑了乡村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瑞环同志最近几次对新闻界如何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新闻事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工作在联系群众方面更有其特殊意义。陕西日报是一张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报纸。它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历史。今天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回顾历史,我们尤其感到党报联系群众的重要。陕西日报前身是《边区群众报》和《群众日报》。  相似文献   

13.
李名萱 《新闻知识》2023,(6):40-48+94
延安读报组发展以“听”为媒介的读报方式,将报纸阅读从诉诸视觉转为诉诸听觉,从个人私域转向公共领域,建构了以读报员为代表的党和边区群众的集体空间,打破了文字的阈限,使党的政策、抗战新闻、文化知识等多种信息在更宽阔的领域面向更广泛的群众传播,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传播和社会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本研究通过梳理延安读报组从各地组建、民办公助到模范带头的渐进的实践机制,探析与总结延安读报组在基层传播和社会教育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经验智慧,以期深刻理解延安十三年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陕西日报》创刊 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历史铸就的喜庆日子,我们谨向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爱护、支持《陕西日报》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陕西日报》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成长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崭新征途。1940年3月 25日,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革命圣地延安出版了一张通俗报纸《边区群众报》,这张以根据地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为读者的周报便是《陕西日报》的前身。1948年1月 1日,在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征途中《边区群众报》在绥德霍家坪更名为《群众日报》,成为中央西…  相似文献   

15.
核心是唯实张映吾(延安《解放日报》要闻版主编):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之前,我们的报纸没有脱离一般报纸的编排形式,机械划分版面。一版报道战况;二版边区新闻和其它解放区新闻;三版是国统区新闻;四版是副刊。整风和改版为我们增强了“党报”观念。其核心是唯实。即根据中国国情,根据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8):70-74
"七七事变"后,为了发动西部落后省区广大农民参加抗战,西安的一份民间报纸——《老百姓》报(1937—1940)提出"以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要说的话"这一办报理念。它大胆尝试从内容、形式到联系群众的各种"通俗化"手段,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仅后来延安《边区群众报》受之影响、它也带动了一批报纸走向"通俗化",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方面取得极佳的传播效果。《老百姓》报是现代中国报纸"通俗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张连业 《新闻战线》2023,(17):46-47
<正>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立业之本。作为一份拥有83年历史的党报,陕西日报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在新时代写出新篇章。弘扬传统,办群众心中“咱们的报纸”陕西日报的前身是党中央提议创办的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了报头。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报道深受群众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咱们的报纸”。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在《庆贺边区群众报六周年》中说,“这个报纸……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它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谢老——谢觉哉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同是也是一位著名老报人。他主办过多种报刊。40年代在革命圣地延安,他还任过我们《边区群众报》(《陕西日报》的前身)的社长。 谢老对办报和新闻写作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精譬的见解。这里特于摘要介绍,以纪念《陕西日报》创刊55周年。 关于办报 谢老说,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党的某个时期的某项方针政策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准确地领会,报纸的作用很  相似文献   

19.
1940年左右,我们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陕甘宁边区的《边区群众报》就是在这种形势底下,在当时中共西北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于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那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很关心这个报纸,毛主席并亲自为它题名为《边区群众报》。我是1942年才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还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广泛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边区范围内的人民普选.延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体系基本建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农村选举的宣传报道中,延安的媒体在宣传动员、全面报道、与群众互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延安时期民主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