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胡东芳先生在《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文中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姿势都是统一的,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总的特点是"封闭式"。试想,这样封闭式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有意识的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无疑是理想课堂的源头活水,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乐园.一、创设情境促进资源生成案例1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节时,教师从学生的切身爱好出发,问:"你们在课余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啊?"有的说看书,有的说打球,有的说听音乐,有的说下棋,有的说绘画,……"现在老师要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寻找相关材料。课堂围绕"珍爱生命"这个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带领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教育目标①认识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②珍爱生命。③培养积极的处世态度,做一个对别人、社会有用的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提高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三、活动重、难点我们要让生命更有意义,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6.
王晓艳 《辽宁教育》2011,(11):45-46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肯定、鼓励或指正的一种手段,通常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能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敏捷地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迪。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生成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凸显生命关怀,充满人丈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7.
一、低段语文课堂"举手"现状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不仅可以检测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低段学生举手的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有时老师还没叫到他,他会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我我……"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完整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一、用数学的魅力营造乐学的氛围1.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色  相似文献   

9.
蔡卫兵 《数学教学》2012,(7):2+1-2,40
数学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作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理智与冲动交融,让智力与情感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若是不恰当的语言便能凝固甚至扼杀学生的思维,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在复习《圆的基本性质》时自编了一道自以为覆盖圆基本性质的主要知识点的"好题",因"有所言有所不言"的即时评价而出现了"有理有据的解法、五花八门的结果",由此发现"好题"是道"错题",同样  相似文献   

10.
黄永翔 《人民教育》2012,(18):41-42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仔细审视当前的课堂,一些表面的"热闹"使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自我感觉良好,甚至相当多的学生还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失去了评价的实际作用。一、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怎么了?1.真实性的缺失。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致敬"、"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同学有节奏的掌声鼓励,等等。  相似文献   

11.
时间     
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老师,什么时候放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时代,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作为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中,要充分挖掘价值,把握目标,投入真情,促进互动,构建真实有效的评价框架,让有效的课堂评价激起美丽的浪花,从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评价标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元素,始终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支配力和导向性。本文通过对一个区域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指出:课堂评价标准要以学生的学情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学为聚焦点、以情感为关注点、以生命状态为终极点,从而落实课堂评价标准的人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高效的课堂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课堂,始终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学生活动的参与力度,提高参与标准,活动形式多样化,富有新意、创意,这样美化课堂、丰富课堂,才能使课堂彰显生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已达成共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我们课堂上的评价要打动学生,让评价成为推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助推器,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评价要客观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只要对学生的表现肯定了、表扬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如一位教师上课前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答,每答对一道口算题,教师就表扬道:"真聪明""真能干";新课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学生很被动,教师很焦急,课堂气氛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一时没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或者是教师提的问题太突然,学生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者有的学生想回答,却没有十分的把握,怕答不对会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斥责等等。但有时候我们也遇到另外一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让学生回答,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仔细听听,其中学生发表的不少见解,很独特,很有创造性。甚…  相似文献   

1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了这句话,很多老师都埋头钻研,探究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教学,无论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整个生命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舒俊 《学周刊C版》2010,(12):117-117
我们农村老师在一起谈教学体会时,体会最深的就是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不会不举手,会也不举手。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些互动方案只能放弃,最后老师只能“一言堂”。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改革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行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避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是一线老师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对如何避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自己的体会,下面谈几点经验。一、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一般认为数学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既能把握课堂进度,掌握传授知识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其实结果并非如此。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倪敏 《西藏教育》2013,(8):18-19
经常听观摩课,发现有一种现象:老师课堂教学语言说得快、教学环节过渡快、预设生成进行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如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举手回答,有时甚至根本不等学生举手就指名回答。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