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小篮情深     
记得小时侯,我们这些"野小子"一点儿也不懂得谦让.每当第四节下课铃一响,教室门口就被堵得水泄不通.一些个儿小的同学常常被挤得"嗷嗷"大叫.为何如此拥塞?原因是许多同学都在食常吃午餐,去晚了,就有可能吃不上饭.我的母亲听说学校午餐是这种情景,就坚决不让我在校订餐,而要天天亲自给我送饭.  相似文献   

2.
"早午餐"这名字听起来怪得很,到底是早餐还是午餐呢?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英文"brunch"即"早午餐"的来历。"早午餐",其实就是早餐和午餐并为一餐,也称"晚早  相似文献   

3.
我大略算了一下,孩子的早餐与午餐的间隔时间在五个半小时左右,既要保证吃饱,还要尽量达到营养、天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新移民刚从国内来到加拿大,真会有点不习惯。一来是时差关系,中国夜间2时,是加拿大日间12时;二是在加拿大上班没有午休时间,1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午餐之后马上要上班。所以,刚刚在这里上班时,一到中午就开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但不工作又不行。新移民来到这里,就必须尽快找到工作挣钱,要不然,靠什么维持生计? 我到加拿大后,第一份工作是  相似文献   

5.
高鹏  王巍  张洪兵 《音乐世界》2008,(2):140-143
又要迟到了!是要顶着"鸟窝头"出门?还是花上半个小时塑型?这是不是每天起床的第一烦恼?尤其在懒洋洋的冬日。现在 Easy 护肤日志教你一分钟搞定懒人头,让你既能暖暖安睡又能"体面"出场!  相似文献   

6.
徐曼曼 《教育》2013,(7):35
国家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3元钱。有专家指出这3元钱的性质有些模糊,是课间加餐?是午餐?或者是午餐补助?目前各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种种令人不安的状况频频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与没有明确规定3元钱的"说法"有关。标准是不是有点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供餐内容包括完整的午餐,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要求"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晨 《大学生》2013,(12):52-53
正最近,人脉午餐开始悄悄兴起。它为一些即将或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约请目标就职单位的职员一起午餐,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相关经验,既能了解到行业知识,又能积攒人脉。随着这种方式的流行,提供免费服务的人脉午餐网站也流行开来。但是,这种来自国外的时髦方式,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真的像外国一样如火如荼吗?尝过这样"午餐"的年轻人有何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我大略算了一下,孩子的早餐与午餐的间隔时间在五个半小时左右,既要保证吃饱,还要尽量达到营养、天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先捡自己拿手的排列:发面小饼、煮玉米、掉渣饼、鸡蛋饼、馒头干。虽然每周五个早上有了不同的口粮,但面食居多,若没有合适的蔬菜搭配,吃起来不会香甜。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在短时间里,做出让儿子有食欲的早餐。让发面小饼"内涵"丰  相似文献   

9.
胡静东 《课外阅读》2013,(20):32-35
<正>你只需登录一个网站,答几道题,就可以做公益,这是不是很轻松、很有趣?是的!你的每一次答题都可能会给一个孩子带来一顿午餐、两个小时课程、几页有趣的读物,或者变成保护母亲河的一棵树。这个网站名为"小题大作",是中国第一个趣味性公益问答网站,让它问世的是4位刚过20岁的青年。他们说,要让公益变得简单有趣、人人皆可参与。  相似文献   

10.
高烧39.6摄氏度会导致什么后果?你猜猜?验血、做皮试、吃药、打针,还得在急诊病房输水。输了四个多小时,三瓶药水还没输完。五点半去医院,十点半才回家,真是令我"回味无穷"。不过,也正是这倒霉的几个小时,让我亲眼见证了急诊病房的忙碌。  相似文献   

11.
1.何谓"小时间"?首先,它不是整块的,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而言,比较零散、短暂,而且很不连贯。我们提出的"小时间"很固定,分别指早晨教师做操时的5分钟,中午学生午餐后的半小时,以及傍晚学生放学前的10分钟。这些时间需要科学地安排,让教师与学生感觉自然、合理,而不觉得紧张、有压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  相似文献   

12.
白宏太 《人民教育》2012,(12):18-25
这本是一场看似平常的教育会议,但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教育改革史上,它很可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当天的会议主题,是常州市"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颁奖典礼暨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可是,一个半小时的会议落幕,有人走出会场还在小声嘟囔着:"不是说德育工作会议吗?怎么  相似文献   

13.
"半小时课堂"是我们在课改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课改以来,各种新理念、新教法层出不穷,广大一线教师在欣喜的同时也常常感到困惑:课堂教学怎么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有很多内涵,它既是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代名词,又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每天午餐品尝色香味美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食堂工人叔叔和阿姨的辛苦?是否懂得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正是他们默默无私的奉献,使我们的午餐更加丰富而富有营养。"这是2012年3月26日中关村一小学雷锋日活动中的一次升旗仪式。随着小主持人的话语,大屏幕上开始播放食堂工人师傅们辛苦工作的视频。清晨工人师傅们就开始工作,摘洗切炒、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请你逛商场购物、喝咖啡,吃大餐、打网球、坐游艇,并且这一切不用你出一分钱,你是否怀疑此人好意背后的不良动机?留学美国的中国河南女孩徐静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特别是当她听说这一切不仅免费,而且还另有可观的报酬时,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这不仅"免费"而且还有"报酬"的"午餐",聪慧的徐静"吃"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早午餐起源     
美式早午餐通常在星期天能吃到,一次可以吃到几个小时。早午餐一词是由早餐(breakfast)中“br”作词头,加上午餐(lunch)中的“unch”作词尾拼合组成的。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这段时间可随时吃到早午餐。据美国《饮食词典》中记载,早午餐这个名词是由英国人盖依·伯林格于1895年在《猎人周刊》上首次使用的。这个名词后来传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早午餐在美国也很快风行起来。不过,伦敦默里丁宾馆饮食部经理弗兰柯依斯·加洛依绥对此却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他声称:早午餐首先起源于美国南方的新奥尔良市。当地人们在…  相似文献   

17.
希拉终于攒够钱买了一个新的午餐盒。这是一个蓝紫两色的午餐盒,盒盖上装饰着一颗闪亮的金星。在去学校的路上,希拉从午餐盒的缝隙往盒里窥探。她希望一个新的午餐盒能带给她一份新的午餐样式,但她还是看到了与往常一样的午餐:金枪鱼三明治。希拉小心地把她的新午餐盒放在走廊的午餐柜里藏好。不久她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她希望有一块味  相似文献   

18.
智力冲浪     
1.午餐某公司实行午餐合伙制。所有上班的人员都在本公司的食堂用餐。现在已知的情况是:午餐时每人用一只饭碗,每3人用一只菜碗,每4人用一只汤碗,共有57只碗。问:该公司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9.
陆楠 《中学生百科》2011,(36):58-59
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做成的教室;一顿每天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午餐;一场能够让学生自己选定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的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一位能微笑着听一个小女孩不停地说四个小时的话而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的校长……  相似文献   

20.
清醒地成长     
我每次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样了?生活就是这样?未来就是这样?理想,也就是这样了?前两天,我看了网易新闻做的一个专题,叫做"CBD的午餐"。专题采访了在北京CBD工作的商业顾问、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媒体人等等。每天的午餐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烦恼,好的太贵,便宜的太脏。每天在食堂吃太单调,在便利店吃人多得像要打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