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习琴者在练琴时,必须协调身心,开动脑筋,专心致志,通过听"音质"音色",培养音乐的质感;听"歌唱性",培养音乐的流动感;听"表现力"培养音乐的情韵感;听"风格特色",培养音乐的高品味。只有用心去练,用耳去练,在听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去领悟,才有提高,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教学、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它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上课时照本宣科,我讲你听,我教你唱,或动辄训人,以“试”压人,重压之下学习音乐有何兴趣可谈.所以如何将“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加深对音乐的热爱,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调动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就必须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是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美学特征去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个音乐作品,小至一个短小的民歌,或激昂、或甜美、或欢快、或豪放、或意境深邃……,我们都应尽量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录音知识和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或表现音乐——美感即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一、以情激趣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双向互动过程,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因,是教育活动的巨大动力。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根本措施。《小白船》是一首抒发美好情感、赞美大自然奇丽景观的歌曲,具有一种优美、宁静的情调。在教唱时,我把重点放在情感交流上,让学生听到音乐后,首先去感受音乐,通过思维和想象去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所以在听录音范唱时,让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去听、去想。“当你听到这首歌曲时,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仿佛看到了蓝蓝的天上,有一只小白船在飘荡,船上有棵桂花树,有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即兴创作,即兴演唱;小组创作,小组演唱——听起来,似乎高端而专业,任性而霸气。然而,这并不是专业音乐人士的创作现场,更不是明星驾到的娱乐现场,这只是二节普通的小学音乐课。2016年1月8Et,武汉市“高效云课堂精品课例展”小学音乐专场展示会在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6.
树丫 《阅读》2006,(12)
小书虫在学习《最大的麦穗》一文时,对麦地、人生、苏格拉底这三个关键词语做了重点研究。让我们看看小书虫所做的读书卡片吧——【走过麦地】这是怎样的麦地呢?“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因为是“大熟的季节”,所以一★配合苏教版第11册第24课《最大的麦穗》定麦浪翻滚。句中“满”写出了麦穗的多,而“沉甸甸”则写出了麦穗的大。因为麦穗的“多”与“大”,所以要找出“最大的一穗”必定如沙里滤金。一句简单的描写,却为下文弟子们“两手空空”埋下一个伏笔——弟子们并不是不认真,而是实在难以定夺。看来,读书得学会从…  相似文献   

7.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已有27个年头.近几年有机会在教师进修学校兼课,接触了一批又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员.从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应当引起当地教育部门和农村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在,一些农村中小学不开设音乐课,或者开不足课时,这门课的时间均被语文、数学或其它课程挤占.有的学校虽已排进了课程表,但实际并不上,而是应付检查,名存实亡.还有一些学校把音乐课视为“补缺课”,谁的课时不满就拿音乐课去填补.把音乐课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农村中小学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即使有也是“二把刀”,大都没受过专门训练.这样的教师去教音乐,有的不识谱、不懂音乐知识,有的会弹唱不了,会唱不会弹等等,只能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听学一些流行歌曲、通俗歌曲,而且不加选择地搬到课堂,致使校园这片净土被那些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认识自然现象 ,揭示发现自然规律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探究 ,应成为我们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呢 ?学会“观察”学会“观察” ,不仅指要学会用眼去看 ,而且要会用手摸 ,用口尝、用耳听、用鼻嗅等方法来帮助观察。实践活动中要“观察”的东西很多 (各种事物 ,多种现象 ) ,有的学生不知从何“观察”起。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机地指导他们有序地去“观察”主要事物和事物的主要方向 ,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  相似文献   

10.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基于对此古语日渐深刻的认识,笔者愿不避外行与浅陋,试以借“渔”授人的方式,向青年学生挂一漏万地谈一点杨振宁先生的治学之道,以期有益于时下正在提倡的素质教育。 一、“硬着头皮去听”——拓宽知识视野 论及治学,“博学”二字一直为学人所推崇。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先生以《博闻、强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欣赏课很呆板,学生干巴巴地坐着,边听老师讲解边听音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真所谓“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直打瞌睡。”这样的课不但使学生扫兴,而且在音乐方面的求知欲也随之而消失。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让孩子自  相似文献   

12.
“自我本位”和“则天去私”是夏目漱石思想体系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在他的两个三部曲以及未完成的《明与暗》中,我们可以看到夏目漱石由“自我本位”向“则天去私”转变的轨迹。这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痛苦的心路历程:茫然——自我本位——挣扎——则天去私。由对社会的批评、对俗人的鄙视转向自我反省,寻求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3.
朱立虎 《阅读》2011,(12):22-23
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感到很惊讶:耳朵怎么能“写”作文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声音传人我们的耳中,到达心里。欣赏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陶醉,听着《运动员进行曲》让人精神振奋,唱着雄壮的《国歌》让人热血沸腾……人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人的聪敏灵活,这也说明耳朵的重要性。下面,就来说说怎样用耳朵“写”作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①“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②“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很早人们就认识到音乐这门艺术与时间有着某种重要的联系 ,称它是“时间中的艺术”或“时间艺术。”时间可以说是音乐形式存在的关键因素。音乐形式的各种基本要素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例如 :音的长短、节奏……无处不受时间限制束缚。所以说 ,音乐是时间性的 ,它存在于时间中 ,它所表现是声象在时间中持续展开 ,故可作时间计量 :若干时、分、秒 (却不能作空间计量 ) ,随之欣赏音乐也都受到时间定量的限制。如完整地听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就得花掉一小时多。那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音乐会上注意地倾听持续一小时以上的布鲁克纳…  相似文献   

16.
“玩声音”是黔西北彝族人民在上千年的历史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特有的音乐文化。对彝族青年男女来说,“玩声音”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他们交往、恋爱、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黔西北彝族“玩声音”演唱有用气呼、用弹舌、变嘴形、用和音四个方面的技巧,其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终极点在“行”,凡是行为或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方行。从语文教学的方式和目的来看,无论怎样教学生去听、说、读、写都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能独立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等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课例,重点探讨以音乐为本的和识与技能教学。从《七子之歌》谈起“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七子之歌》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单元教学目标是: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聆听四首音乐作品,用歌声,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爱国之情;说出音乐表现方法,判断音乐表现手段。有的老师在上此…  相似文献   

19.
合唱艺术是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集体音乐的表演,是多声部的音乐,强调的是均衡、和谐、共性。现在的合唱形式普遍以“混声四部”合唱为主,要求每个声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音色,音色在合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定势》篇的主旨是什么?历来学者由于离开刘勰命意的本身去加以敷衍、索求,虽众说纷纭,却很少有人得其要领。其实刘勰的主旨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的基调。刘氏向来认为一切文体都本源于圣人们的经典著作,《文心雕龙》依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鲜克宗经”的问题及“正末归本”的解决办法,为文章体式作了正本清源的努力,从而匡正了文坛风气。怎样定势?刘氏提出,一是“形生势成”、“即体成势”,二是在多种风格中保持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基调,三是针对“逐奇失正”的不良风气,提出要以传统的规矩去驾驭、支配文章写作中的变革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