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战艾滋病     
莉莉得知这个可怕的消息,是在去年夏天. 从去年春天开始,莉莉就不停地生病,感冒一直没有痊愈过,而且常常感觉疲倦,原来可以一口气从体育馆跑回教学楼,现在却不得不在中途休息一两次.但14岁的她没把这些放在心上.莉莉的身体素质一向不算很好,3岁时因患一种罕见的贫血症,在医院住了两年,每三个星期输一次血,出院以后也经常得些小病.她对此也习惯了,心想,不过应是些小毛病罢了.  相似文献   

2.
8岁的莉莉因为接受头皮手术,剃去了一片头发,因而恳求父母不要让她去上学。她说:“我这样子很难看,同学们会笑我的”。可是父母坚决要求她到学校去。她的母亲说:“要是同学们笑你,别理他们好了。”这位母亲以为解决这样的小问题,用这个传统方法一定对付得来。谁知,莉莉不一会儿就从  相似文献   

3.
案例春末的一个下午,笔者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里,一位母亲叙述了自己7岁的女儿不知为什么,常常会想到“死亡”和“跳阳台”。母亲的声音低沉、困惑,笔者听着听着,仿佛户外明媚的春光也黯然失色了。莉莉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喜欢看书、做纸工。像一些现代小家庭一样,莉莉的外婆和他们住在一起,莉莉的爸爸妈妈都是高收入白领,莉莉平时的生活、学习都由外婆照顾。最近一个月来莉莉常常说,她看见阳台就会想到要跳下去。有时候,好好地跟大人说着话,会突然说到“死”,并在自己喉咙上做“掐”的动作,家人禁止她说这话,她说控制不住。莉莉对父…  相似文献   

4.
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故事女孩莉莉出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一个绝望的家庭之中,她的母亲因为年轻无知,未婚先孕,生下莉莉后便深陷抑郁,一度抛弃女儿离家出逃。父亲性情暴戾,对女儿从无爱心。莉莉四岁时,在一个偶然的事故中碰响手枪,打死了母亲,从此沉入地狱,在内外交困的悲苦中走过童年。  相似文献   

5.
女儿不能造血,母亲充当输血机器万小艳今年29岁,是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人。1978年,万小艳两岁时突然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那时这种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靠定期输血来维持生命。万小艳是 AB型血型,一般人很难吻合,经过医院检验,她的母亲何宗云的血液正好符合她的血型。何宗云是朗乡林业局的工人,收入微薄,每当小艳病情复发,需要输血时,她就会去医院买血。后来家里没钱买血了,她就将自己的血输给小艳。由于万小艳的病离不开血液,家里又无力买血延续女儿的生命,从此,她开始了为女儿输血的漫长煎熬。万小艳每月要输血一次,频繁的时候,15天就得输一次血,一次至少要输400毫升。在朗乡职工医院,人们经常看见一位慈祥的母亲背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孩,疲惫地走进抢救  相似文献   

6.
鞠萍姐姐     
1966年,当“文革”动乱的风暴刚刚刮起的时候,在北京一个普通干部的家庭里,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父母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莉莉,她就是长大后的鞠萍姐姐。宠爱而不娇惯莉莉小时长得白白胖胖,爱说爱笑,活泼好动,而且大胆大方,不怕生人不怯场,三岁就敢登台演唱。但是,命运并没有厚待她。在她三、四岁的时候,就随下放的爸爸妈妈来到河南,住在正阳县的一  相似文献   

7.
血色母爱     
《好同学》2004,(1)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 3岁少女。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成人。因为家境贫寒,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产生了怨恨之心。她认为正是母亲的社会地位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难。索  相似文献   

8.
温暖润心田     
中班的莉莉小朋友,因先天不足,后天教养不当,是位典型的中度弱智儿。六岁了,只会讲几个简单的单词。据父母说,她原先还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并有学说话的欲望,但由于常受到同伴的欺负,就变得更加胆小孤独。我是一名保健老师,常在莉莉所在的班代班上课。我发现她每天坐在桌子边就像一根木头,对身边小朋友的活动毫无感觉,就连老师递在她手上的新奇玩具、食物被人拿走,她也没有反  相似文献   

9.
莉莉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她一直和妈妈关系很好,青春期时也没表现得逆反,按中国家长的话就是“一直非常听妈妈的话”.妈妈让她做什么,她都会很努力、很认真.有人问莉莉原因是什么,莉莉轻松地说:“没什么原因,因为我让妈妈做的事她只要答应了,她每次都很认真、很细致地做,甚至比我让她做得还好.”莉莉讲了这样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的冬天,妈妈给我讲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在吹泡泡,我说我也想吹.妈妈说,天这么冷,做泡泡的叔叔阿姨们都没出来,等天暖和一些,五月份左右,妈妈给你买个泡泡吹.小孩子就那么一说,很多家长为了打发孩子也就那么一答,这事就过去了.可到了五月份,当我从幼儿园门口出来时,真的看见妈妈手里拿着吹泡泡的瓶子,正向我摆手.这件事虽小,但它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相似文献   

10.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曾被这首歌深深地感动。今天,我看了影片《母亲快乐》,内心世界再次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母亲快乐》讲述了女歌星莉莉为了丈夫的事业,不惜辞掉自己的工作,帮助丈夫成了远近闻名的歌手,而莉莉的丈夫却离她而去。在别人的帮助下,莉莉只好在一个度假村工作,并坚强地把怀着的孩子生下,取名为桥桥。从此,莉莉便将所有的精力和爱心倾注在桥桥身  相似文献   

11.
其一,美国一名正在读小学的10岁女孩莉莉·思罗普要当政治家,她是“儿童活动组织”的创立者。十来岁的孩子为什么有这样伟大的创举,是因为莉莉·思罗普从小就热爱学习,尤其爱好读书,因学校的设施差,她不满足仅限于学校图书馆的读物,想读一些新的课外书,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法,自己能做点什么事来改变这种情况。在知识的海洋中莉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她拨通科罗拉多州州长的电话,并递交了申请书,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成立了她的“儿童活动组织”。  相似文献   

12.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相似文献   

13.
初一 (3)班刑莉莉的母亲因单位效益不好下岗了 ,就在街上摆摊卖杂货。一天放学后 ,刑莉莉帮助母亲收摊 ,被几位同学发现 ,以“她妈是下岗职工 ,穷老板”的话来讽刺和嘲笑她 ,使她当场痛哭。还有的同学不愿意让自己下岗的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 ,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能耐 ,下岗是很丢人现眼的事。而一些下岗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表现得十分尴尬 ,甚至有的家长下岗后 ,不敢告诉孩子真相 ,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每天仍然准时“上班” ,在街上转一圈后 ,估计孩子已经上学了再回家 ;孩子快放学时 ,他们又得到街上转 ,等孩子回家后再准时“下班”。这…  相似文献   

14.
书函 《课外阅读》2012,(19):38-39
她出生在江苏南京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两岁时,她还不会走路,父母吓坏了,以为她得了什么病,就带她去医院检查。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她发育比较慢而已。虽然三岁的她走路还要搀扶,吃饭也得喂,但母亲仍为她的健康而开心。后来,她渐渐长高了,可以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15.
母亲今年62岁.早年母亲和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一家人过得平安幸福。在我5岁那年.父亲不幸工伤,此后父亲就总离不开医院。母亲不但要照料受伤的父亲,还要抚养我和妹妹.心力交瘁,但是母亲很坚强,十年前她辞去了工作开了家餐馆,起早摸黑做生意,母亲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餐馆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也过得有滋有味。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当她看到电视里那些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雪崩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因故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因为贫穷,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开始心生怨恨,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索  相似文献   

17.
相伴风雨路     
王婷 《家教指南》2004,(8):52-53
噩运41岁的郝淑洁,已经有30年没到室外去看美好的景物了。在她11岁的时候,噩运就向她袭来!一天,郝淑洁的母亲发现女儿的脖子上长了成片的红疙瘩,她以为孩子可能是受了风寒,就找了一块膏药给孩子贴上了。可一个月后,孩子从头到脚都长了这种令人很痒的红疙疸。母亲领着女儿去医院诊断,医生告诉母亲:孩子患的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皮肤炎,发展下去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直至呼吸功能萎缩,最后死亡。医生偷偷地告诉母亲:“目前,国内还没有药物可治疗你女儿的病,她最多还能活15年。她可能很快就不能下地走路了。”医生的话不啻是一个炸雷,让母亲差一点儿…  相似文献   

18.
剧情简介   13岁的莲见雄一与母亲、继父和继父带来的弟弟共同生活,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缺少欢乐,因此,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听偶像歌手莉莉周的歌、搜集她的作品,甚至不惜去音像店里偷她的CD唱盘.……  相似文献   

19.
剧情简介 13岁的莲见雄一与母亲、继父和继父带来的弟弟共同生活,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缺少欢乐,因此,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听偶像歌手莉莉周的歌、搜集她的作品,甚至不惜去音像店里偷她的CD唱盘.  相似文献   

20.
韩远华 《班主任》2014,(7):27-28
正新学年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女生小丽特别胆小,每次上课总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小得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我找她谈话她也是低着头,提醒多次都没有效果。于是,我给小丽的母亲打了电话,后来又专程到她家家访,得知小丽3岁时,她父亲因封建思想重,嫌弃小丽是个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女。小丽跟着母亲,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母亲要在外打工,小丽就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