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小班作为人生接受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数的概念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需要幼儿老师进行数的概念教育时正确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开导,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形成数的正确认识。为此,笔者将阐述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数的概念渗如何透到幼儿小班的教学中,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想:分类活动属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为了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小班幼儿的这种抽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分类活动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幼儿的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从而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3.
不少教师认为小班数学没什么可教的,且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最基本的数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下面就我们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小班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集合集合是计数的前提。小班幼儿空口数数或顺口溜数数,有的能数到5、10,甚至更多,但要问他某个数的实际意义,他们并不知道。幼儿只有把某些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更精确地说是看成一个集合,才能开始计数或按物点数。集合又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幼儿数概念主要是通过对集合的认识和对集合大小(包括元素的多少)的比较形成的。因此,在小班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有关集合知识的渗透,如分类、排序、比较等。分类有利于幼儿把相同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第二阶段:——对应地比较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应是不经计数比较两个集合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前数概念,是幼儿理解和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主要学习和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和形成一样多(等量)以及多和少的概念,并从中学习计数的技能。幼儿学习和运用——对应的方法,首先从相关联的物体的对应开始,再逐步过渡到集合元素之间  相似文献   

5.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口头计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从数序任何一数起计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对于计数活动的教学,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概括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对小班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为了使幼儿形成10以内的数概念并初步掌握其加减运算,了解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的粗浅知识,发展其简单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要实现这些目的,就需要抓住小班幼儿新入园这一良好时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一、及时了解幼儿数概念的现状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幼儿在入园前已经感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数概念,而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衡量数概念形成的标志之一。为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要重视计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1岁10个月左右是宝宝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岁半左右是宝宝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有心的家长要认识到宝宝计数能力的具体阶段,帮助宝宝更好的认识数字,理解数字,在玩中学习数字,做一个聪明的“数字宝宝”。  相似文献   

9.
李秀勋 《幼儿教育》2012,(Z1):80-81
幼儿判断物体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感数",即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不用数;其二是"计数",即必须数一数才知道是几个。感数能力与生俱来,新生儿就能发现2个点和3个点的区别。小班幼儿对于3以内任意排列形式的集合都能"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通过后天的学习,幼儿感数的范围可以达到4(部分幼儿可以达到5)。计数能力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口头数数,到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再到接数……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计数能力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幼儿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前数学概念的启蒙。基于此,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影响我国幼儿计数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幼儿数学教学的后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小班幼儿进行比较物体量的教学,是幼儿计数前的准备,是形成幼儿数概念的基础之一。量的比较,有连续量的比较和不连续量的比较。幼儿对量的比较,分为数前比较和用数进行比较两个阶段。数前比较物体的量,在三岁左右进行。三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听懂大小、长短等词意,能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他们通过连续量的比较活动,可以感知同类物之间量的相对差异,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为排序打基础。三岁左右的幼儿,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是模糊的。他们通过不连续量的比较活  相似文献   

12.
王崇钦 《教师》2014,(1):118-118
正我曾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计算教学没什么了不起,特别是小班的认识"1"和"许多",中班的15以内的数数,可以说是不教自会,人人明白的事。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数学就像盖高楼一样,基础很重要,幼儿时期理解15以内数的概念,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幼儿对15以内数概念搞不清楚,只是望天数数,囫囵吞枣,就会使幼儿养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妨碍幼儿智力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能力就是幼儿理解数、运用数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能有效推动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但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幼儿期的孩子而言,发展数学能力不容易,教师在培养幼儿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灵活开展相应活动,从而有效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9):71-72
《儿童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应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数感是由多种数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幼儿通过吸收生活中的数信息生成数感并逐渐成熟,通过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会计数、比较、分解与组合、统计与运算。然而集体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不利于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在"崇贤卫生院"角色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幼儿能够借助实际情境,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坚实的联系;尝试用数字表征数量,表征方式日趋规范;能够进行小数目内的数运算,具体数概念向抽象数概念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分类是小班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又是较复杂、较抽象的一项数概念.对小班幼儿来讲更是如此,而小班幼儿形象思维和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运用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来理解这一概念,相对较容易.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穿插了一定的故事情节,以此来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在"表演"中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表演"中探索分类.  相似文献   

16.
幼儿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全国《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小班学习数概念的内容有: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及其变化,不断丰富和积累有关数量知识的经验,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按群计数呢?顾名思义,按群计数就是在清点客观物体数量时,一堆一堆地数,或在口头数数时一群一群地数,最后说出总数。学习按群计数,可以训练幼儿用多种方法清点同类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促进幼儿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计数能力,为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打下基础。教幼儿学习按群计数,必须在幼儿掌握逐一点数的基础上进行。按群计数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让幼儿理解计算规律,迁移运用知识,把幼儿学计算过程变为促使幼儿思维活动的过程,近年来,我们结合“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的实验,把计算教学的整体计划(教材编排与教学方法)做了调整。 小班 1.不存在像过去一样,由教师积极的教具演示式的规则化的计算课,而是让幼儿在认知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1和许多”、“数数”等等内容。在随时随地的感知练习中,让幼儿获取数数方法和数的形成规律的亲身体验。同时组织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脱离自我中心学会友好交往小班幼儿刚接触集体生活,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彼此之间尚不甚熟悉、了解;此外,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别人。他们不了解其他幼儿的情感和需要,缺乏交往的能力,不善于协调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