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专家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话语权,推动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维护社会稳定。对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进行宣传报道的意义、内容、形式等方面做探讨,对指导新闻媒体更好地做好宣传报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记者与农民工 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娟 《传媒》2015,(13):64-6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弱势群体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核心,其利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新时期,新闻媒体是弱势群体实现利益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如何表达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正是本文所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是草根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新闻媒体中往往不被关注.但他们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顽强地面对生活,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报道屡见不鲜,但却很少看到在人文关怀的同时又彰显人性化的报道,这种顾此失彼的报道反而会使正能量变为负能量。本文旨在对弱势群体报道中缺失人性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报道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都市类媒体还是党报党台,近年来都先后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力度,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让弱势群体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也可以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体如何正确引导或是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本文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失声原因,提出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发声问题,必须要和社会及新闻媒体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机制。  相似文献   

9.
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以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象。但是,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存在伪人文关怀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表面化、表现形式煽情化、报道姿态俯视化和报道倾向歧视化等方面。究其成因,伪人文关怀的产生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媒体自身因素、利益导向冲突等有关,应从强化人文取向、彰显社会公器的人文本色和恪守深度报道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新闻世界》2012,(8):18-19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新闻媒体,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行使话语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特别是都市报类媒体,也更多的将焦点对准了这部分人群。但是,在日益增多的报道中,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年,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弱势特殊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我越来越意识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采访过程中,要进入弱势群体的生活实际,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从而引发推动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推动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烧伤女孩沅沅的报道,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所进行的一次系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2.
吴贤德 《青年记者》2013,(24):18-19
新闻媒体要担负为弱势群体维权的重任,最重要的是自身要硬,敢为弱势群体说真话,把弱势群体的声音发出去。笔者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工作,也许缘于自己出生于大别山下贫困山区的农村,笔者心中常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在别人眼中咱是个新闻记者,在咱自己眼中就是个"农民工",不要忘了大别山那片黄土地养育了自己,要用手中的笔为弱势群体呼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口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弱势群体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也不是光靠某个部门就可以了,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党的喉舌”的新闻媒体更应担负起这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钱克钧 《新闻世界》2010,(10):53-54
本文通过对一起事故报道中的媒体之失的种种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非是对交通事故处理提出疑义,而是提醒新闻媒体,关注弱势群体,更需尊重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期以来,提到“农民工”,大多数新闻媒体、编辑记者笔下都是“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弱势群体”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办了民生专版或专栏,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为弱势群体提供新闻救助,成为新闻媒体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淮北晨刊》自创刊以来,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以反映百姓疾苦为己任,在新闻救助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以最感人、最暖心的姿态展现在社会面前,把爱心洒向弱势...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中一直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下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新闻媒体也逐渐开始出现变化.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新闻媒体概念进行概述,并进一步分析新时期新闻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新时期新闻媒体的转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俞春江 《视听纵横》2005,(2):110-111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新闻媒体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篇幅和时段。这种关注体现着人精神,回应着大众对媒体的期待。然而由于对人关怀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甚至还造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完善的同时,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期里,弱势群体逐渐被边缘化。而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却可以凭借巨大的传播力量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其利益诉求的问题。本文将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