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港大"对于内地生的吸引力是有增无减。为什么要上"港大"?已经绝非一人一家所关注。吸引力有增无减2011年,香港大学迎来百岁华诞。香港大学对内地生的吸引力,在历年的高招大战中可见一斑。据"港大"内地招生部门负责人马纳介绍,去年总共有近40名"省市头名"报考"港大",占到了内地高考状元总数的近三分之二。事实上,不仅是香港大学,广义上的"港大"——香港的大学,这几年对内地生的  相似文献   

2.
徐娅 《教师》2011,(6):97-97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过:"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要解决这一点,我们就须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寻找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黄遵宪五次到香港,写下了不少感怀香 港的诗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饱醮浓墨如此深情地抒发对香港感受的诗人。这些诗歌抒发了诗人以 "杜鹃啼血"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以"精卫填海"的强国决心,非常值得今人欣赏。  相似文献   

4.
相约未名湖     
第一次知道未名湖,那还是在上初中时。当时对于未名湖我还一无所知,想像中它是一个很美的湖。后来知道了未名湖的来历,便产生了一种感觉,一定要亲眼见一见神秘的未名湖,以我的虔诚来弥补我的无知。  相似文献   

5.
<正>被唱出来的感动我是一颗小小小玉米,怎么飞也想飞到离你近一点的地方。——Sandy我是Sandy,认识的人都这么叫我,他们也一直对某一个人对我的影响力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只要一听到"李宇春"三个字,心里就会激动。我不是一颗老玉米,2005年夏天,我还在偏僻的农村生活,对于那风靡中国的选秀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中国有个叫"李宇春"的超  相似文献   

6.
陈曦 《小学语文教学》2012,(24):14-15,3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实践中存在着"为合作而合作",课堂上貌似"热热闹闹",实则松松散散的问题,成效不尽如人意。不少人感叹:如此合作学习,不给力啊。上一学年,我有幸成为"香港与内地教师交流协作计划"的参与者,在港一年期间,观摩了不少小学的语文课教学,发现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沪深港股市日收益率及日成交额为样本,基于VAR-EGARCH模型分析"沪港通"改革前后沪深股市收益率受到的影响。根据VAR及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沪港通"后对香港市场、上海市场收益率影响相比"沪港通"前有较大提高,但这种影响仍然非常较小;相反,"沪港通"前后深圳股市收益率受到香港的影响比较大。根据EGARCH分析结果,沪深股市波动越大收益率越小,同时受等强度的新息冲击会引起两者的非对称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冬连 《江西教育》2015,(Z1):83-85
2013年上半年,经过教育部选拔,我有幸成为"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中的一员。8月20日,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战友"(其中语文教师10名,数学和幼教各20名)踏上赴港的征程,携手相聚香江之畔,拉开了在港工作的序幕。由最初的茫然、紧张到了解、适应,然后又再到熟悉、习惯,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光已悄然滑过。这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和香港教师一起工作,共同成长,耳濡目染地接触了香港的教育。在与  相似文献   

9.
《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一篇作品完成于香港,是研究萧红香港书写的一篇重要作品。在《小城三月》中难得地出现了萧红对家庭生活题材刻画的美化和诗化,这与萧红在港时期孤寂苦闷的心境和在异乡颠沛大半生后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是紧密相关的。而"翠姨"的爱情观某种程度也是萧红爱情观以及在港时期与端木蕻良情感生活的映射。《小城三月》中萧红罕见的明亮轻快的笔调,某种程度也是其香港时期乐观心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至战后初期,美国政要和社会精英一度热议涉港事务,初步形成对涉港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框架。香港对于中英两国的特殊意义,以及香港对于美国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在二战结束之际随着大国关系的变化发生显著转变,美国视野中香港的形象相应地从"帝国"遗产转变为英国"飞地"。以此为起点,美国政府始终围绕美中、美英关系塑造香港的形象,评估香港的价值,进而制定香港政策。在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以前,美国对香港的定位始终没有脱离美、中、英三国关系,美国对港政策在本质上是美国对华政策和对英政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卓新平我初次到港,是1987年从欧陆回国探亲。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我更注意和关心香港人的心态和精神境界。此后多次到港参加国际会议或途经香港,我多抽时间观察香港社会,与各界人士交谈、沟通。这一体验使我这位来往香港的匆匆过客亦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印...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学比赛要求不能使用任何的辅助教学设备,上课时学生手中也没有教材.更特别的是,上课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上课的内容是"平方根"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实数第一节.所以学生在上课前对本节内容一无所知,更没有前后知识的联系和铺垫.所以在没有任何花哨的辅助之下,如何上好这堂课,让学生从一无所知到理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确实让笔者花了许多心思.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想把我的教学设计与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克隆羊多利",我想很多人对这一名词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什么是克隆?什么是克隆技术?可能就不会有多少人说得上了.在教说明文<奇妙的克隆>之前,我对克隆的含义也等同无知,就如同很多人被所谓的"纳米"技术的广告忽悠了一样.面对教学中遭遇的如此尴尬,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无知:指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这里所述的"无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把全班学生当作是一个零起点的整体,对于要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就算他们知道,也当他们是不知道的那种)。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对这一知识点完全空白的一种状态,除了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到的如: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等于半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两天,女儿在纸上画了一个圈,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个大大的零。""不对不对,是鸡妈妈生的蛋。"她一脸得意,立刻又指着圈问我是什么,我想也没想就说:"是鸡妈妈生的蛋。""呵呵,又不对,是小鱼吐的泡泡。"如此反复了几次,女儿乐此不疲。她熠熠闪光的瞳仁,精彩纷呈的想象,让我有些汗颜。在成人的眼中,孩子是无知的,正是这份"无知"、好奇与童真,让他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然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可贵的想象力似乎在  相似文献   

16.
露营在香港     
我很幸运,2003年12月25日,我作为嘉善县少先队员的惟一代表,赴港参加了浙江省团委组织的为期四天的“香港童军九龙地域大露营活动”。我们乘坐大巴士来到香港新界郊区——大露营营区。走进营区,我发现那是一块大草坪,草地上搭着一个个漂亮的帐篷,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是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深刻揭示,为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保持香港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重新起步的香港民主政制发展进程,要完成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成立于1911年,校训为"明德格物",是香港最早且最重要的大学,前身香港西医书院建于1887年,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在此留学。香港大学是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采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多次被香  相似文献   

19.
关于鸟     
鸟笼里关着一只鸟。许多人一听 ,便立即会问 :这是什么品种的呀 ?很抱歉 ,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 ,不像某些胸前挂着个牌子 ,上书“行家”二字 ,对着某只鸟大讲特讲 ,长则一年 ,短则半载 ,把可以说的名称都说了。然后用手捂着嘴 ,意味深长地一咳 ,停了几秒 ,添上一句 :“想必是其中一种。”苏格拉底说过 :“我只知道一件事 ,就是我一无所知。”如果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的话 ,那就真是一无所知了 ,所以 ,我承认 :我不知道。况且 ,我也不想知道。既不必为了它是金丝鸟而被“高雅之士”用拳头“收购” ;也不必为了它是只麻雀而遭人白…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港校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香港的大学。尤其是网上流传有不少北大清华和香港高校之间的PK,这些言论存在着不少对香港高校的误解。我以我在香港三年的学习生活的体会,带领大家走出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