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在我心中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上虞,“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的孝敬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他们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评选孝星。许多家庭由此树立了孝敬长辈的家风,许多孩子从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本期我们编发了几个被评为孝星的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最小的身边事做起,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4.
蒋建微 《家庭教育》2007,(3S):32-3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无形的“餐桌礼仪教育”: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进行环保教育;日本许多家庭的餐桌犹如课堂,他们称之为“食育”。大人在餐桌上的言行,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无疑居重要地位。因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教如何搞?怎样收效大?是许多家长一直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报道,前不久,我国一次环保意识调查发现,11至15岁的少年是中国环保意识最强的人群。许多孩子的父母也认为,是孩子唤起了他们的环境意识。我校开展的以“播撒绿色的种子”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进而达到“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的目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都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力,  相似文献   

7.
石太明 《陕西教育》2005,(10):61-61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从而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一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俸罚学生的规矩.  相似文献   

8.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孩子在家中被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而孩子大都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开展孝敬教育非常必要。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一、了解学生在家中“吃”、“穿”、“用”、“玩”、“看”等方面情况,开展《孝敬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二、讲古人、当代人、革命领导人、同龄人的孝敬故事。让孩子们学会孝敬父母;三、让孩子通过孝敬教育后。平时付之于行动。  相似文献   

9.
黄祺 《宁夏教育》2013,(2):42-42
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有人迎战,有人则选择逃离。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相信,他们能够给孩子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家庭选择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陈安琪 《新读写》2011,(10):34-34
儿童的启蒙教育源于家庭。坦白地说,中国的家庭可谓十分重视教育,几乎倾尽一切完成孩子的教育。遗憾的是,家长的奖惩举措,无一不在鼓励着孩子成为听话乖巧的孩子。家长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异常”的想法,不让他们在幼年独立地亲近自然,用自己的身体探索世界,仅凭简单而残酷的“危险”二字。或许这些为人父母者的初衷并非如此,谁不愿自己的骨肉拥有天马行空的思想呢?也许是弄巧成拙,家庭所设置的过多禁区匿慢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家教指南》2008,(6):62-63
感恩、孝敬是一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这种优良传统如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却逐渐淡化。在许多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饭后,家长忙着收拾杯盘碗筷,而孩子或者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或者在尽情玩耍;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享用,而他们却不知道请大人品尝品尝;孩子身体有病,父母问长问短、精心护理、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庭,也许是大部分的家庭,不能让孩子以恰当的方式把各种情绪表达出来。当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他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可是,在大部分的家庭里,孩子得到的有关情绪的教育和信息都是不正确的。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情绪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地区分和判  相似文献   

14.
幼教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的阶段对他们进行音乐素养的培育,极利于孩子的吸收与掌握,让他们受益一生。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以其优于其他乐器的各种因素而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钢琴教育,钢琴教育成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廖廓 《老年教育》2008,(4):26-26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许多孝敬老人的佳话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得到有效降低,仅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家庭方面也应该认可学校工作并给予支持,在此情况下,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使得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小学班主任一般负责学生平时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当他们存在情感或者是成绩上的问题时,都会及时帮助解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家校共育”可以使得家庭更加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从而跟着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吉莲 《课外阅读》2011,(5):128-12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在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超越大多数民族的家庭教育传统——“望子成龙”。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没有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家长教育环节的缺失,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过分的宠爱让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过多的干涉不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心理教育的缺乏让孩子不能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许多家长更是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当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不能满足他们作为家长的虚荣心的时候,对孩子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谢敏 《中学教学参考》2014,(23):118-118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足生活。由于生活条件太优越,现在的年轻人中出现了不少的"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但却以各种理由不去工作,完全依靠父母养活,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就做出极端的举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渗透生存意识,强调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9.
法国人热衷高消费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今天,法国孩子不仅受到崇尚高消费的家长的影响,而且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更是在时刻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显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谈“金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题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家长们适时地给孩子开起了“家庭理财课”。据法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城乡1700余个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在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高达75%的家长赞成并已经给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孩子不论大小,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此外,他们的“社交活动”尽管看起来并不那么正…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09,(11):78-78
现在有些父母很忙,忙着赚钱,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对家庭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和孩子交流。家庭中,谁正充当着孩子的“代理父母”呢?一是课外辅导班。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成就孩子的学业。因此,他们不断地赚钱,再把钱投入到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孩子既要学语、数、外,又奔波在各种绘画、舞蹈班之间。二是膈代教育。许多年轻夫妇忙于工作,将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