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20,(1):94-103
构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四个主要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分布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长三角经济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京津冀和东北经济区的产业升级能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四大经济区的总体差距呈现小幅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第一来源,地区内差距贡献次之,超变密度贡献率最小;(3)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显示,虽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能力在样本考察期内略有提升,但各经济区内出现了两极分化和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现状、面临的困境,探讨实现产业升级的出路。主要结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已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陷入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困境;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我国存在小国无法比拟的大国优势;利用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通过国内价值链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是突破现阶段的低端锁定困境,实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5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较强,且近6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第1、2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强)主要包括东部少部分经济较发达省份,第3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为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泛殊三角区域、东部与中部地区问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差异性尤为显著,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市场行业集中度指标(CRn)与产业空间集聚指数(β),对中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2002-2007年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我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6位的省(市)主要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上海,该6个地区均隶属东部,中、两部则榜上无名,说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2002-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均呈增长趋势,而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按其增幅大小顺序依次为: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2007年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球类制造业和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分别位居前三甲(β>0.1),其余4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也均大于0.05,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位于0.05及以下的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则为无,表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已非常显著.同时,就国内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与工业生产总值展开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工业总产值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磊 《体育科研》2020,(5):25-31
目的: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以地理加权回归,细化分析区域内不同城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1)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东部呈高-高集聚,西部呈低-低集聚,且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产业集聚呈向中部转移的态势;(2)资本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影响的程度逐渐降低,而劳动力、研发经费支出(RD)逐渐上升;(3)FDI与资本投入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的作用明显,而劳动力与RD对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作用明显。建议:(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合理分工;(2)科学规划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当今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该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数字经济、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碳排放量;(2)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发展对数字经济抑制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具有中介传导作用;(3)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对本地的影响,对周边省份的影响更强;(4)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数字经济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抑制作用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当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093 4时,有利于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当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0.093 4时,会减弱数字经济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建议: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大绿色金融开放度;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7.
服务化转型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转型的产物是服务融合型体育商品。这类商品受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主体收益目标的混合影响。为此,研究在厘清三方收益交互的基础上,构建了多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工具,对不同主体行为参数变化进行收益演化博弈,考量交易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及利益依存关系,明晰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多主体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政府与产业协会、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消费者分别是是体育用品服务化转型中的起始动力、继发动力和发展动力;(2)补贴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大于对企业的影响;(3)政府与产业协会的补贴权能存在边界。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并应用收敛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各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差距较大,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可分为3类,第1类创新能力最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第2类次之,包括安徽、湖南、广东、重庆和江苏。其它为第3类,创新能力弱。(2)只有第1类地区表现出较明显的σ发散,说明其内部各省市间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在逐步扩大。(3)在全国范围内以及第3类地区内存在绝对β收敛,说明其内部各省市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呈现收敛趋势。(4)全国总体、第2类地区和第3类地区都存在条件β收敛,表明在吸收先进技术和获得管理经验后,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得到提升,最终各地区达到一个稳态水平。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及收敛的可能性,为缩小地区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视域出发,就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效应进行深度剖析,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及能源消费结构为中介视角,采用2013-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内在机理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变革、产业结构革新优化及数字治理开拓引领三个维度;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正向作用;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间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以国家发展的战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进体育用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2)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动力,建构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圈”;(3)以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框架,因地制宜制定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以投入产出法评价体系为分析框架,具体通过资源配置倾斜度与超前度分别评价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优势倾斜和产业政策实施的超前发展程度.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量增长显著.东部地区体育及相关产业绝对总量大,但东部地区不存在产业政策优势倾斜,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及相关产业政策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政策倾斜,西部地区政策倾斜优势显著;东部地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部门政策倾斜优势最为显著,中、西部地区体育建筑业最为突出.我国东部地区超前度相对落后,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体育产业政策超前发展优势;其中,东部地区体育培训业在其他部门间占超前发展优势,西部地区体育建筑业和体育培训业超前发展,中部地区体育建筑业具有超前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区市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各省区市2025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均达到甚至超过46号文件国家总体发展目标要求,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依然存在。根据实施意见及近年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分成都市产业群、东部地区产业群、中部地区产业群、西部地区产业群、东北地区产业群五大区域产业集群。都市产业群重点发展高端体育服务业;东部产业群重点打造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沿海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发展特色展演业;东北地区发展冰雪产业。实施意见基本符合各地区实际,但也可能导致新的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具体措施从表述来看,有的地区措施具体、有的地区措施模糊、有的地区政策趋同。脱离实际的政策效仿,违背经济规律会导致延误发展机遇,使地区差距拉大。建议各省区产业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时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法,研究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解释了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的原因及其影响,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第4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做好产业调整与升级、防止产业空洞化,稳定就业水平,确保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3.
陈颇 《体育学刊》2011,18(4):26-35
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预测方差分解法,利用200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与能源、煤炭消费总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但与石油、电力消费总量不具有长期均衡协整关系;(2)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与能源、煤炭消费总量之间的任何一方变动所产生的离差均会引发自身或对方的变化,从而消除离差实现长期均衡;(3)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不是能源、煤炭消费总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原因,能源、煤炭消费总量同样也不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原因,彼此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4)能源、煤炭消费总量短期内均不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但长期将有助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总量产生负向影响,但长短期内均有助于煤炭消费总量的增加;(5)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受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煤炭消费总量冲击的作用,能源、煤炭消费总量受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冲击效应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颇  殷樱  夏崇德 《体育科学》2008,28(3):28-33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评价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状况、债务状况和财务费用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省际与区际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东、中、西部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绩效综合水平的非平衡现象非常明显,东部综合水平明显偏高,中、西部则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建、浙江属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投入地区,吉林、甘肃、四川则属于低投入区域;同时,广东、山东、浙江属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产出地区,四川、贵州、广西、甘肃、湖南则属于低产出地区.但总体上讲,国内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产出水平整体偏低.全国共计9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产出排名超过投入排名,说明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效率较高.另外9个省份的经营管理绩效产出排名小于投入排名,表明经营管理绩效的投入产出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现阶段体育产业要寻求发展的改革思路,利用申奥成功带来的巨大商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1)从我国体育产业的特点;(2)整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3)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迅速;(4)体育场地增长总体状况较好;(5)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业绩喜人。提供以下参考数据:从总体水平上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见表1)。表1:第八、九届全运会金牌和奖牌总数分布1块(…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天津,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综合评价得分领先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其对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不断升级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支出.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非常显著,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对其发展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配套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配套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政府的支持下,中部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已渐成体系,培植的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使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加强.但存在产业基地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集群内部缺乏协调管理等问题.今后中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快产业集群的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席玉宝  刘应  金涛 《体育科学》2005,25(6):22-25
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现状、特点及其具备的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许多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的特点,形成“一镇(乡)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以及政策与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20.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国家。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困难重重。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