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岳  李建春 《传媒》2007,(3):46-48
如果说现在报业的最大热点是什么,莫过于"数字化".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让报业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数字化"才是应对危局、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应当说,整个业界在建设"数字报业"这个大方向上达成了空前一致,在行动上也形成一种全行业自觉,但在如何实施推进上还存在着不少迷惘和困惑,在如火如荼的"数字热"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与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纸质媒介有着较为独特的传播规律和市场定律.在传播手段上,报纸对所在地理区域有着更强的依赖性,而广播电视和网络在技术上更接近"无边界传播".相对于其它产业,一个地区的区位特点对报业经济起着更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北报业市场这一特点的解析,从中管窥到报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5.
接轨:报业经营上试行"破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将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给传统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然而,文化属性并不等同于文化优势,特别是要把文化内生力转化为产业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肖景辉 《传媒》2006,(2):9-12
1月12日,在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由中国记协主办的"报业集团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全国39家报业集团负责人、中国传媒界知名专家学者聚首广州日报社,总结中国报业集团10年历程,共谋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7.
经营报纸近两年来成为指导报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很多报业老总和学界精英都大力推行经营报纸的思路,有人甚至提出"现代报业领导人不仅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更要让‘经营报纸'的理念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报业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下报业人才市场化运作的步子之所以迈得不快,关键是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和管理机制。人本价值观念的缺失,人才成长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全面有效的发挥,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以至制约了报业生产力的整体快速发展。 目前报业人才开发管理上至少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毅 《编辑之友》2015,(10):16-21
当前中国报业存在着在重视新媒体与多元化经营这两种转型发展方式的同时,轻视内容、广告和发行这些传统主业发展的问题.然而,报业经营的现实表明,也许报业转型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目前中国报业的转型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成效并不理想,也并不足以解决中国报业发展的困境.中国报业在强调转型的同时,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报业主业的发展,走强调转型与主业回归并重的变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了媒介环境和传媒格局的变化.在有关报业转型的探讨中,人们普遍把"数字报业"定位为报业未来的发展形态,应当说,这个转型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过渡的"转型期",报业应当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数字报业"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11.
吴锋 《青年记者》2008,(12):12-14
在报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内容为王"、"广告为王"和"发行为王"的争论.笔者历来坚持."发行为王"的观点.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纸发行劳动用工大幅攀升,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报业经营中的"发行为王"理念不能动摇,但须根据形势变迁重新认识这一理念的精义.  相似文献   

12.
聂静 《传媒》1999,(5):19-20
1998年是我国报业实施由数量规模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的关键一年.我国报业经过治理和发展,报业散滥势头受到有效遏制,报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报纸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报业两个效益均得到明显增强,我国报业步入繁荣和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报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报业的转型需要在充分理解"互联网+"的基础上,遵循互联网的逻辑,在生产理念上,从"受众中心"转向"用户中心";在经营理念上,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在管理理念上,从"垂直管理"转向"扁平化管理"。本文以《华西都市报》为例,通过对其在生产、经营、管理三方面的转型实践的分析来探析报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国报业经历了"偏枯——局部缓解——偏枯"的发展过程。报界有识之士几经努力,试图阻止这种日益加深的趋势,但未获成功。考其原因,在于早期外人近代报刊的布点决定了后来报纸的发展格局;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近代经济乃至报业的区域分布;政府对报业整体布局缺乏清醒的认识,听任其自由发展。归根结蒂,只有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和均衡发展,才能根本解决报业偏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建武 《传媒观察》2003,(11):38-39
报业发展的第二个落点是中等城市 中国报业市场主要的战场在区域性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的东部沿海、包括京广线以东地区,报纸的普及率都超过了40%,也就是说,40%的家庭都是订报的。从普及率上看,发达地区的报业市场已进入到中度饱和状态。但这也并不说明地方  相似文献   

16.
珠江之滨的<广州日报>在当地市民心目中是一份会讲如何煲汤的党报,但在众多传媒人心中,这家1996年1月15日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是中国南方报业发展的缩影.2009年,在来势汹汹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州日报>勇敢面对;2010年,在报业悄然复苏的"春天",它开始了不一样的自身"再造".  相似文献   

17.
刘宗奎 《青年记者》2013,(22):23-24
历史上的改革都是在困境中孕育并择机而发的。报业发展遇到了新问题,看似危机重重,实则蕴含着"调结构、转方式"之机、深化内部资源整合之机、适度产业多元化之机、多媒体融合之机、资本运营之机。当消亡论、数字化、广告下滑、转型、裁员等消息纷至沓来的时候,似乎让人感到报业危机重重。但是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回望近十年来的报业发展之路,客观审视、思考报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报业经营方式出现困境的背景下,许多报业集团都在试行走多产业发展的路径,但多产业发展中不能忘记"以媒为本"的指导思想。报业产业的多元延伸,应以发展壮大报业所拥有的媒体传播影响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发展多产业的过程中,报业只有处理好新老媒体产业的关系与其他方面的重要关系,才能确保传播影响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齐米 《新闻界》2004,(5):98-98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地处边缘地区而且欠发达地区的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了;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字报业发展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报业发展日渐加速,质量越来越高,报纸所涉及的范围遂渐扩大的形势下,面临着是继续发展还是走向消亡困难与挑战。怎样正视困难与挑战,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找到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当前民族方字报纸刻不容缓又具有普遍性重要探讨课题。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2,(14):46
尽管报业正受网络媒体冲击,但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甘焕腾4月23日在"2011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上披露,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报纸的发行量却是"节节上升"。他说,这几年间,无论是世界各地以至是香港,都有很多评论或报告指报业市场前景黯淡,甚至急速萎缩,但香港的情况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