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编辑究竞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其地位、职责、作用是什么?这方面的“专论”不多,新闻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我认为,少不了“总编辑”这一章。在一个新闻编辑部,依次有采访、撰写、编辑、编审、编排、校对、出版、发行等若干程序或者说各个紧密相联的不同系列或环节。各个程序或环节,都有不同的职责规范。如果把这些环节组合起来比做一个人,那么,总编辑及他主持的编委会便是这个  相似文献   

2.
总编辑研究     
序平心而论,“总编辑的作用”是建国以来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新闻学中没有关于总编辑的理论、章节或规定性的表述(当然,现代新闻学,特别是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还有待于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即是理论、学术的研究,专论甚少。当然,更没有“总编辑工作条例”。或许是左的错误的桎梏,或许是“喉舌论”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学科、大事业。我们不要只在抽象概念和新名词上打圈圈,要面对新闻工作的现实,大胆提出和总结新闻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要突破新闻学概论的提法,研究中国新闻实际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这是安岗对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一个看法。今年10月间,安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开设了系列  相似文献   

4.
“‘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学科、大事业。我们不要只在抽象概念和新名词上打圈圈,要面对新闻工作的现实,大胆提出和总结新闻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要突破新闻学概论的提法,研究中国新闻实际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这是安岗对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一个看法。今年10月间,安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开设了系列专题讲座。安岗结合自己五十年新闻实践提出:“新闻学”的一个内容是要研究编辑。他认为,新闻改革也是人事改革。由谁担任总编辑,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总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报纸的方向;报纸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有多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安岗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科学、大事业。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报纸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有多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总编辑的条件和工作。总编辑的岗位意识据上次全国调查,正式注册登记的报纸共有1777家。平均一家报纸按4个正副总编  相似文献   

6.
纵观全国县市报纸,似乎犯有一个通病,忽视报道的新闻性,偏重正常的工作报道。据一些同仁讲,这个“病”犯在总编辑身上。办好县市报,总编辑是关键。总编辑的思想、水平、风格等政治业务素质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报纸的面孔就是总编辑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家报纸相继发表了介绍新闻学常识的短文,新闻学上了新闻纸,直接与读者见面,这可以说是报纸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气象。其实,新闻学与广大读者之间,本不应有一道鸿沟,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隔膜,使得不少读者对新闻界和新闻学至今还存在着某种神秘感。这种状况是应该改变了。联想到前不久,在一次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上,在谈到新闻改革时,有的总编辑提出,读者应改一改老的读报观念;接着,某报又发表文章,“寄语总编辑们”,“解铃系铃,办报的改了,读报的慢慢也就会跟着改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9.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I”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间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很纸的方向、特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由谁担任总编辑,是新闻改革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颗.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问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22年,苏联就设置了“观众心理研究所”。1935年,日本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舆论研究所所长小山荣三在《新闻业》一书中已提到读者心理问题。1941年,我国新闻学家任白涛在他的著述《综合新闻学》中曾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论及新闻事业与心理的关系。1957年,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也提出过“要研究读者心理”。随着传播学的兴起,对于传播心理的研究已成为传播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新闻学论文的大小标题中。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是在完全不理  相似文献   

13.
当演员,主角难投;担任报纸的总编辑,“第一角色”难演。主角难扮.演员还得粉好;“第一角色”难演,总编辑也要演好。总编辑的“第一角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总编辑应是首席记者,总编辑应是首席评论员,总编辑还要当好第一读者。总编辑应是首席记者报纸的总编辑首先应该是首席记者,只有当好首席记者,总编辑才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权威性。总编辑应努力从三个方面扮演好首席记者角色。第一,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多出精品。作为总编辑,事务繁多,要想深入调查研究,确非易事。可以利用下乡联系工作,抓报纸发行…  相似文献   

14.
把事实看作是新闻的本体,一直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只是“信息”概念出现后我们才“反观”到“事实”概念被作为新闻本体的时代局限性。在我国,把信息看作是新闻的本体只是最近十多年的事。“信息”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概念的出现则是和本世纪4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立和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信息是这“三论”的最基本的概念。在新闻理论领域,随着信息概念的引入,分出了新的学科——传播学,在理论新闻学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系统理论新闻学。在传播学和系统理论新闻学中,信息是新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出版的新闻学论著,可以说是很多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更出现强劲的势头,新著竞出,繁盛喜人。可是,以“传媒的角色”这类论题写书为文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记得数年前,读到吴庆棠先生的新著《传媒角色论———新闻传媒角色与个性风格》的书稿时,就为书中的新闻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思路所吸引,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新观念的出现,总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以往的论著,在新闻论述中,也常使用“角色”这类概念,有的更将某类报纸定性(如说“晚报姓晚”),从“角色”这一视角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是很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致力于考察“信息”概念的话语变迁。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那里,信息是一个用来研究信道传输能力的工程学概念;到了西方传播学中,信息概念更多与效果研究联系起来;在中国当代新闻学中,信息概念开始成为新闻的“本体”和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漂移和折变过程隐现了“科学主义”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强势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科的构成都有一个支撑其存在的中心概念,由这个中心概念及由此衍生的其它共同构成了这个学科的基本骨架。像“矛盾”的概念之于辩证法,“商品”的概念之于政治经济学一样,“经济新闻”对于经济新闻学,也处于中心地位。在我们看来,“经济新闻”的概念至少应该包含着它的源流,性质、形态、功用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它的表述也应该是多层面的。从源流上说,经济新闻是经济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主题时,人们认识到传媒对于满足人类第一需要即物质资料生产的需要的重要性时,从新闻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是社会需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闻工作者,有必要从新闻学的角度明确“新闻”这个概念,而形式逻辑学指明,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延,二是内涵。明确概念的方法就是指出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外延是某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作为实体概念,新闻概念的外延就是“新闻”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即古今中外的一切实体新闻,包括甲新闻、乙新闻、丙新闻、丁新闻……或者说,包括甲新闻报道、乙新闻报道、丙新闻报道、丁新闻报道、等等。内涵是对某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作为实体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22年,苏联就设置了“观众心理研究所”。1935年,日本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舆论研究所所长小山荣三在《新闻业》一书中已提到读者心理问题。1941年,我国新闻学家任白涛在他的著述《综合新闻学》中曾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论及新闻事业与心理的关系。1957年,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也提出过“要研究读者心理”。随着传播学的兴起,对于传播心理的研究已成为传播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我国,“新闻心理学”作为边缘新闻学科的名称,出现在1979年底。当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徐培汀,对1978年来新闻理论界关于读者心理、采访心理等研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学的主要概念——“新闻”的界定过去大半个世纪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都没有发生变化。将属概念界定为“报道”,使新闻的定义常识化和操作化,因为这个概念缺乏理论系谱和脉络的支撑。新闻的属概念完全可以有更多元的理解。从报道主体、受众认知和媒介呈现等方面,可以把新闻的属概念界定为信息生产、知识型和景观呈现,这些属概念联结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社会学和现象学等一系列理论脉络,可以有力地支撑新闻学由规范性学科走向探索性科学。常识化的知识体系折射出“新闻学的贫困”,对新闻属概念的重新界定有利于全面审视新闻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激发新闻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