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科学家甚至担心,随着冰面继续融化,北极熊总有一天会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2.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张达明 《知识窗》2010,(1):14-15
2009年11月6日,17岁的朱皮·安古蒂卢克和67岁的舅舅吉米·纳科拉克前往科勒尔港附近的北极冰原狩猎北极熊。当朱皮和舅舅在茫茫冰原上艰难跋涉时,意外发生了:朱皮脚下的冰面突然融化断裂,他站立的冰面刹那间与大陆分离开来,很快形成了一块约50米长、50米宽的巨大浮冰,并迅速向北冰洋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4.
海阔天空     
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观测数据,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这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在北极地区的夏季,也就是北冰洋冰层覆盖率最低的季节,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1.22℃;海洋冰层覆盖面积逐渐缩小,海洋冰层温度每10年平均上升0.33℃。过去的100年当中,北极地区每年春天都要提前,秋天延长,北冰洋冰面的融化时间多出了10~18天。目前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尤为突出。你所在的学校有塑胶跑道吗?你知道漂亮的塑胶跑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吗?在第二届中国…  相似文献   

5.
北极熊监狱     
柯玉升 《知识窗》2014,(1):28-28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丘吉尔城有座由飞机修理库改建而成的北极熊监狱,监狱里建有28间冈室,每间冈室长20英尺(约合6米)、宽16英尺(约合4.8米),墙壁用水泥重新加固过,天花板和门上都安装了粗钢条。北极熊在监狱里只能喝到水,没有食物可以吃,睡觉时就躺在木头碎片七……  相似文献   

6.
科苑集粹     
北极将建模拟火星空间站国际火星学会最近宣布将于2000年夏季在北极地区建起一座模拟火星空间站,这一计划标志着人类为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而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这座模拟空间站将建于北极区内的加拿大德文岛上,具体站址很可能是该岛上的一个陨石冲击坑。有关考究表明,荒芜的德文岛上寸草不生、极端寒冷和干燥,其表面为岩脊、谷地和陨石坑所覆盖,这些都与火星表面相似。据介绍,模拟火星空间站建成后,可用来训练宇航员如何适应将来可能在火星上遇到的与地球极不相同的环境,另外也可帮助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火星考察所需的火星车、钻探设备、水循环系统等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题:(2个题型,各20题,每题1分,共40分)(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1.()地球风速最大的地方是北极,北极洲终年为冰雪覆盖,冰面磨擦力极小,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均风速47~58米/秒。2.()冰岛上到处充满了间歇泉,其中以盖锡尔间歇喷泉  相似文献   

8.
范涛 《今日科苑》2005,(5):22-25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新奥尔松正式启用。据第一任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介绍,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计划建造一座要装在船上的核电站,为能源匮乏的北极地区提供电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喜马拉雅山脉白色山峰耸立云间的瑰丽画面也许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将只能出现在明信片上。这条分隔中国和印度的山脉拥有9座世界最高峰,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分布着4.6万座冰川,占全球总量的近15%。然而,与地球另外两极一样,喜马拉雅山脉的冰雪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北极降雨的影响新的发现提示,在过去半个世纪,北极已经成为一个更潮湿的地方,而人类至少负有部分责任。这一消息对气候研究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由于北极独特的地块结构以及它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北极气候的异常实际上可以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在绘制了北极地区平均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张丹  王敏  甘萌雨  杨林生 《资源科学》2021,43(8):1687-1699
随着北极战略价值的提升,北极旅游热不断升温,北极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理应得到重视。本文检索了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中北极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时区视图分析等功能,分析了北极旅游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系统综述了北极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①北极旅游研究还未成规模。相对来说,国外起步较早,研究涵盖面较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国内起步较晚,仅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广度和深度不足。已有研究中涉及影响因素的多从目的地角度开展分析,经济水平、游客构成等客源市场方面还有待加强。②前10位北极旅游研究热点中,气候变化、治理、人为干扰、海冰、脆弱性、恢复力、旅游管理等都与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密切相关。③已有研究中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政策、气候变化、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5类。其中,政治稳定和气候变化是北极旅游发展的前提许可和宏观影响因素。前者是北极旅游能否开展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因素,后者则是北极旅游能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既能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又能通过对天气的影响,进而影响游客行为。而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则是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仿章鱼吸盘式轮胎冰面防滑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章鱼吸盘式轮胎是一种新式仿生防滑轮胎。本文首先研究了轮胎与冰面接触状态,然后重点研究了仿章鱼吸盘式轮胎冰面黏着防滑机理,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每到冬季,冰上运动就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冰为何如此滑溜?为何溜冰鞋能在冰面上滑得如此流畅?为何人在冰上容易滑倒? 早在19世纪,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强,冰就会更容易化成水.这种说法曾用于解释冰面为什么这么滑.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冰刀那么锋利,划过冰面时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极大,肯定瞬间就融化了.有水了,冰面不就变滑了嘛!不过,进一步仔细推敲后,人们发现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解释值得商榷.根据科学家计算,一个体重68千克的人穿着冰刀站在冰面上时,仅能让冰的熔点降低0.0167℃.  相似文献   

15.
重返弥安     
正飞行器在距冰面30米处熄火,借着惯性和重力滑出一道平缓弧线,直到最后一刻才启动悬停设备,静止在冰面上方不到1米处,起落架由底部探出,稳稳落在冰面上。卡娅跃出驾驶舱,弯腰检查"飞鱼号"底部,三枚起落架如倒扣的碟子般吸附于冰面,她拍拍"飞鱼号"的船身,嘴角上扬。这是她特地为此次旅行配置的装备,卡娅出品,安全可靠。我回来了,弥安。她在心底说道。  相似文献   

16.
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北极航线问题属于很难获得定量信息,真正需要咨询专家解决的问题.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和定量转化分析的SWOT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面对北极航线问题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06-I0007
[导读]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研究由华大基因、加洲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完成。中外科学家揭示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科技日报深圳5月9日电(记者刘传书)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9日,最新成果以封面故事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这使得商船通航北冰洋成为可能,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北美洲的航道长度,有望大幅缩短。人们阅读世界地图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北极为中心,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这一前景给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带来无限遐想空间,作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的北极政策受到环北极国家积极研究,中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吸引多  相似文献   

19.
让冰山搬家     
水是生命之源。奇怪的是,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比如沙漠)水源缺乏,因而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水有五分之四却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冰冠积冰的压力很大,所以沿着冰冠的边缘,时时会有冰块破裂脱离,浮在海上,成为一座座的冰山。那么,是不是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世界上的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  相似文献   

20.
永久阴影区 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星处在一个有利于观测其北极的位置,天文学家们抓住这个机会对水星北极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水星北极有发光的点,而雷达观测亦显示水星含有冻结的水冰。于是科学家宣布说,水星上有水,它们存在于水星的两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