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社会对他的热衷超过了任何一位与他同时代的文人。20世纪80年代初《鲁迅研究月刊》创刊,鲁迅研究热兴起;世纪末反思鲁迅研究,鲁迅研究再度热起来。鲁迅被阐述之广泛及深入,鲁迅被褒贬的频率之高,在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匹敌。姑且不对此种种现象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证实两点:一是社会需要鲁迅;二是社会缺乏鲁迅。惟其需要,鲁迅才被如此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鲁迅研究,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已有8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鲁迅研究至本世纪末已成为一门足与“红学”媲美的显学。这一学术领域,高手如林,新秀潮涌,学术论著汗牛充栋,异彩纷呈,鲁迅研究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鲁迅本身的博大精深,再加上历史、时代、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鲁迅研究还不能说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认真去做。例如对整个鲁迅研究有着借鉴意义的地方史和阶段史一直无人问津;鲁迅旧体…  相似文献   

3.
杨剑龙: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25周年,国内外都有一些有关鲁迅研究的学术活动。鲁迅及其作品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遗产,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除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有一些有影响的鲁迅研究学者与成果。今天我们来讨论鲁迅,作为对于鲁迅的一种纪念。大家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与研究著作,我们是否可以就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我心目中的鲁迅;鲁迅的精神世界;鲁迅的世界性意义;鲁迅研究的拓展。大家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4.
一 进入新世纪,人们应当怎样看待鲁迅及鲁迅研究?这是人文学科领域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从关于鲁迅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评论算起,鲁迅研究史已有80多年.80多年来,人们对于鲁迅及其作品,自然是肯定、赞扬的居多,但否定、贬损也时有发生.迄今仍然如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鲁迅研究明显地呈现着这样的发展趋势:一门从社会科学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正在形成,那就是——“鲁迅学”。尤其是一九八一年的情况,更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拟对鲁迅研究的现状作一些评介,为此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鲁迅研究始于二十年代,至今已有六十来年。在此期间,鲁迅研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所进展,建国以来更是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的以及鲁迅研究自身的种种原因,也出现过不可避免的曲折和徘徊。在这些原因中,就鲁迅研究自身而言,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鲁迅研究来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鲁迅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接近和诠释鲁迅,从传记式研究到文本阐释,从思想探寻到创作心态剖析,从美学价值发掘到文艺思想建构,研究者们以细腻、朴素、扎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使鲁迅研究不断得到拓宽和深入,使鲁迅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傅安辉教授的<鲁迅研究>>是系统地阅读、了解鲁迅及鲁迅研究的一本好书,因为它具有系统性,史料性和体悟性,能给你一个立体的鲁迅,并且语言优美而不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8.
鲁迅研究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过去的两年是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的,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显示出鲁迅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一批思想敏锐、才华横溢、富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研究者崭露头角,有的还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给整个鲁迅研究界带来了蓬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新出版的各种鲁迅研究论著有四十多部,而散见于各地报刊的鲁迅研究学术论文及有关鲁迅的其他各类文章一千四百多篇.在这众多的论著和论文中,不乏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力作.综观近两年来鲁迅研究的成果,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客观和综合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鲁迅,不少研究专著和论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纵横交织,开合自如,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感人的激情.自然科学新方法论的引进和实践,新课题的不断提出,又给鲁迅研究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不少研究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当然近两年来的鲁迅研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还存在着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不揣浅陋,试对近两年来(主要是1984年以来)国内的鲁迅研究作一评述,恳望得到专家和广大鲁迅研究工作者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汪杨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02-105
鲁迅自认是历史的中间物。但是我们不能借鲁迅希望被遗忘的名义来背叛鲁迅,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仍要借助先生的思想来救赎自己。首先,鲁迅一直强调知识分子不能放弃继续战斗和自我启蒙的双重任务。这种对世界和自我的双重绝望的挑战态度,正是90年代知识分子缺乏的。90年代精神危机的出现,使鲁迅研究再掀起热潮,知识分子应通过自己理智地体认,走出鲁迅研究的误区,不再把鲁迅镶嵌在政治分析的框架中。个体精神自由一直是鲁迅的终极价值标准。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唤醒民众的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0.
要新时期的鲁迅研究蓬勃发展,成绩巨大。研究领域的空前拓展、比较研究的迅速发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老题目的新开掘以及鲁迅研究之研究的兴起,是这一时期鲁迅研究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鲁迅研究的确陷入困境。鲁迅研究由热到冷,有时代变革、人们价值观念变化、鲁迅研究自身以及鲁迅研究者等方面的原因。鲁迅研究要走出困境,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切实加强研究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学艺术方面。庄严明确地提出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始于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先生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3.
鲁迅学的界定符合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客观实际。鲁迅研究的学科化,是要使鲁迅研究的战斗性、革命性和现实性更为理性,更为科学。《中国鲁迅学通史》的有些章节没有坚决贯彻“中立性研究”原则,感情色彩过重,是一大憾事。对鲁迅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严肃工作。黄宗羲明亡之后,寄愤懑于巨著《明儒学案》,以学术史的形式总结了中国学人思想探索的得失。此书的“玄机”和“书眼”亦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梳理了新文学史家李何林一生的学术经历。李何林学术生涯的主要功绩是鲁迅研究,而鲁迅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保卫鲁迅。李何林的"保卫鲁迅"秉持的是一种民间性的学术立场,代表的是一家之言,行使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发言的权利,是保持学术生态平衡和思想文化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属于全世界的,所以,鲁迅研究也具有国际性。就世界范围讲,鲁迅研究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港台、日韩、俄罗斯、欧美等地的鲁迅研究各具特色,均已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而1981年鲁迅诞辰百周年之际,于9月2 3日到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阿西洛尔马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鲁迅学术纪念会”,则是世界各地鲁迅研究者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国际鲁迅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广泛交流和深入开展的时期。自那以后,仅韩国一地从84年到93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人看来 ,鲁迅与今天这个时代的隔阂正日渐加深 ,鲁迅精神似乎已经过时 ,鲁迅精神正被逐渐消解 ,这不能不说鲁迅研究陷入了某种误区。由此而言 ,鲁迅研究急需回到更加科学、公正的轨道 ,还鲁迅以真实面目 ,使鲁迅成为今天的精神火光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著作和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研究鲁迅不仅具有民族性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如果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1号上恽铁樵对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的评点性的赞语算起,鲁迅研究迄今已有七十三年了。在历史的嬗变中,鲁迅研究随时代的浪潮颠簸前行。纵观这七十多年鲁迅研究的历史,我们将其分为鲁迅研究的雏型期、发展期、混乱期和繁荣期。我们打算将鲁迅研究的历史作一简洁的回顾后,重点评述繁荣期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不朽,是因为他的巨人文化特质的存在。本文论述了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生成和逐渐增强的过程,并揭示了这种特质与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虽然与他的克里斯玛禀赋密切相关,但终究是由社会赋予的,是在“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个阶段不断生成和逐渐增强起来的,它影响着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以普及、出现大家、形成流派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段国超先生二十多年来的鲁迅研究大致经历了学术准备,学术成熟和学术跃迁三个阶段,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影响比较研究”的格局中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在新时期中国鲁迅研究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于毛泽东同志以上这一论断,在近些年来的鲁迅研究当中,有人试图予以否定,他们只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甚至对于鲁迅的文学成就也只是作部分的肯定),而不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代表着鲁迅研究中的一种非政治倾向。这种非政治倾向的鲁迅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鲁迅前期的人本主义思想——鼓吹个性解放、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自我设计等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道德文化,不错,在鲁迅思想发展的前期,确实曾经接受了人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