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在心理咨询理论领域,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就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性现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比较,并着重论述了人性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从人性观、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三个层面创立了以来访者为中心、非指导性的心理辅导模式(简称来访者中心疗法),是心理辅导史上最具人文关怀的心理辅导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可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设置心理委员及时识别问题学生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三大学派:心理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进行了评述,并简析其对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实践的影响,以期确保心理辅导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化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介绍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指出进化心理学人性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具有先天的人性;人性的基础是由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人性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性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分析了进化心理学人性观的意义:进化心理学对先天知识的来源、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为从实证角度研究人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试析三种心理辅导理论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的心理辅导理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性观,指导和影响各自的辅导过程。现分别探讨行为学派、心理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以求较直观地比较三种心理辅导理论的不同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石英华  魏萍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4-16,66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所持的人性观直接影响着他对来访者的态度、对其问题的看法以及采用的咨询方法和技术。本文主要从咨询理论,咨询目标,咨访关系三个方面来谈谈咨询师的人性观及其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对自身所持的人性观有一定的自我觉知,了解人性观在咨询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咨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理论的人性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三大学派:心理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进行了评述,并简析其对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实践的影响,以期确保心理辅导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观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观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辅导的积极取向,对心理辅导者积极人性观的构建,对心理辅导方法和策略的价值拓展等,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观对改变人们对贫困生的消极认知,为贫困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支持,消除其心理困扰等,提供了新的解决视角。一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首先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研究重心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其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人性观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它决定着心理学研究的观点、证据的收集和解释,以及心理学理论的构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论"、华生的"决定论"和罗杰斯的"实现趋向"的人性观,是三大心理学派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1.
二歧人性观的流行使心理健康研究陷入了困境。用整合人性观取代二歧人性观,给心理致病原因的探析、心理治疗目标的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等诸方面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是心理健康研究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格研究的元研究是哲学人性现的探讨,故而笔者从人性观角度来反省人格研究,探索人格心理研究的广阔视野。首先阐述了哲学心理学中人性观的基本命题: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和知识来源问题;其次讨论了人格心理学中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自由意志对决定论,理性对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整体论对元素论,素质论对环境论。可知性对不可知性;最后集中探讨了哲学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中人性观的拟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性观是心理治疗及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及以人为中心三大心理治疗学派人性观的总结、评论,梳理了三大学派人性观的取向及其不足,同时指出了人性观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视角.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内核.学校心理教师要选择和建构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范式,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健康观与发展观,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乐观心态,形成积极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扮演积极的心理教育者专业角色,建立积极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握积极实践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的人性观问卷,对359名大学生的人性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人性观,较少认同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人性观差异性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在人性观的一些因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的人性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学界对霍布斯的善恶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霍布斯的人性观是"恶"的,但对霍布斯人性观进行重新审视后发现,其实霍布斯的人性观并不是"恶",而是"非善非恶",这种人性善恶观也正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非常擅于对人性进行探索。他对人性的揭示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二战的反思,戈尔丁小说《品彻·马丁》是其剖析人性恶的力作。小说展示了主人公马丁以自我为中心,贪婪自私的本能和心理。本文通过解析《品彻·马丁》中主人公的人性观,探索总结世态人情中人性的复杂性,由此让读者深刻认识人性,深刻认识人类自身本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心理学的人性观(一)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不同的学派都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和内心都有着相同或者相悖的见解。所以,一般而言,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人性"这一关键词的不同理解,它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性假设以及人性思想。研究心理学要知道心理学的起点与终点是归一的,起点是人,而又归结于人。从人出发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19.
政治人性概念包括行为动机与行为模式两层含义.低级的政治人性观宣扬政治人的生物属性与自我利益,高级的政治人性观则弘扬政治人的自我实现与完善.动态的政治人性观认为,政治人性是一种发展变化的系统,取决于环境、运动、精英和人格等几项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性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点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来阐述马克思的人性观,并对马克思的人性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