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魔鬼词典     
一节公开课可以取代你以前任何一节默默无闻的课,而这节课的名称,便是对一个新教师命名。有勇气与责任心的教师,会为了一节公开课,搜集资料皓首穷经,设计环节殆思竭虑,甚至只为一个词语险觅狂搜。公开课注重无限的细节,更为关键的是,它必须以追求新意为第一要旨。在这节课上,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是对文本作出属于自己的,新鲜而卓越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观摩公开课的终极意义,在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造常态课堂。公开课,要尽量不预演、不雕琢,真实地呈现过程。这样的课堂,精彩值得借鉴,问题值得反思。尤其是走向卓越的教师,更要把时间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观察学生,研究常态学情,收集教学中的真问题,改进日常教学;架构课程,优化整册书教学结构,对教材做统整、微调与拓展;练习基本功,提升朗读、三笔字水平和理答技巧;阅读好书,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提高解读文本能力。从"磨课"走向"磨人"(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磨课程"(整体上深入思考与设计课程),这是卓越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可以分为预备阶段、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专家阶段.公开课给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成熟的支点:使新手教师抛开盲目,迅速向经验型教师成长;使经验型教师摆脱同层次徘徊,积极向专家型教师靠拢;使专家型教师全方位提升自我,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的类型有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育师型公开课、管理型公开课、评优型公开课,公开课的共性和本质总是基本一致的,对公开课的评价应突出创新性、示范性、研究性、操作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时下,公开课几乎无处不在。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在课程改革浪潮中,公开课几乎成了新课程理念的传声筒。现在的公开课有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者结合自身开公开课的实践中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及公开课过程中的实况调整、公开课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从公开课出现的原因和公开课的发展阶段两方面对公开课的历史演进展开分析。公开课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特点和中国传统的师徒制度。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公开课的内涵、类型与功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如何准备与实施,如何开展好公开课活动中的观课、议课,以更好地发挥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有效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分析公开课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似乎让人很纠结,有人喜欢,有人怨。但教师需要与公开课打交道,获得更快成长。那么,如何改进公开课?我想,公开课必须拒绝虚假的"表演",反对单纯的"真实",呼唤自然纯真。回想我上公开课的经历,其中三次让我难以忘怀,对公开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次公开课,我准备的是校内公开课。开课头一天,听说县教研室领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课也得到了空前发展,而且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教研活动需要公开课,主题研究需要公开课,理论学习需要公开课,成果交流需要公开课。公开课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什么研讨课,观摩课,比武课,评优课……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公开课传递着新理念,新方法。对于听课者来说,本应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可如今的一些公开课却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品尝。  相似文献   

10.
时下,公开课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可以这么说,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公开课几乎成了新课程理念的传声筒,可谓出尽了风头。  相似文献   

11.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增进社会福利的公共产品,能促进节能社会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关注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求真育人、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将带来大学精神的回归、浓厚的大学学术氛围和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08,(31):23-23
朱晓民、秦杰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5期撰文说,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公开课为何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怎样才能使公开课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运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上公开课与听公开课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通过教师对公开课评价的调查,分析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在公开课中的行为表现.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调查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的态度,包括对公开课的认知、在公开课中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以了解教师在公开课中的真实感受,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功能误区:认识不足现在语文公开课普遍存在一个功能误区,就是以公开课“评人”,这主要是因为评课者对于“公开课”、对于“公开课课堂教学评价”认识观念上的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到公开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公开课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开课步入歧途,背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批评。公开课应是本真的课,平实的课,高效的课。为了促进公开课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公开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中小学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的作业由于延续性较小,教师在课后进行反馈的机会也较小,教师在公开课上布置的作业经常缺乏适度性、明确性、有效性。因此,分析公开课课后作业设计的案例,发现公开课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公开课布置作业的可行性方式,对公开课课后作业的设计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通过公开课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过程,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优质教学经验,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但公开课的立足点究竟是“公开”还是“课”?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系着公开课的价值走向,关系着教学互动中师生地位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新课改的务实推进。本文以公开课的“课”为基本立足点,以探讨政治公开课的应有价值为契机,明确当前高中政治公开课暴露的问题,探讨政治公开课形式与内容、主导与主体统一的路径,推动政治公开课向常态课回归,提高政治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内容,如何做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如何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应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选择、深入分析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技术标准、汲取国外公开课的成功经验、基于协同学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团队等多方面提出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策略;从结合Web2.0环境促进教学创新应用、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同类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及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前沿信息等方面提出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策略。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应用策略旨在有效推进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