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光电效应内容因其涉及知识面广泛,如固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电学、光学等,且学习要求介于定性和定量之间,因此在该部分知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可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本文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阐述和探讨.1 逸出功与电离能是不是一回事? 大家知道,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逸出功,且越活泼的金属,其逸出功数值越小.另一方面,不同种物质原子发生电离需要不同的电离能,其中,金属材料中活泼性强的电离能小.两点结合,似乎给人一种结论,逸出功和电离能是一回事.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物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经常有许多学生问:金属的活动性与活泼性是否有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电离能和金属电极电位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  相似文献   

3.
叶兵 《物理教师》2008,29(4):11-12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涉及正(余)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关系时是在介绍了有效值的定义后直接给出的,并未进行理论的证明和实验的证实.事实上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如能组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对有效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笔者与教师在一所学校组织的学生探究活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改对数学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不仅对教材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地增、删和顺序的重新编排,同时还在教材中加入了不少与时俱进的创新元素,如章节中有“内容补白”、“相关知识的网址链接”,章节末有“思考与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等栏目.但新教材中有几个概念性问题常会在教师中产生争执和困惑,希望教材或教参中给出明确的定论或指导,使教师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本文介绍一些具体问题及笔者的部分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教材.  相似文献   

5.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有一重要章节为金属阳子水解问题,通常是用水解常数P^kh来判断金属阳离子水解能力,从而又涉及金属阳离子的构型、半径、电荷数、核质比Z^2/r。在对金属原子电离能的分析比较后,又发现金属阳离子水解与该金属原子的电离能I存在一定的数据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是否可用金属原子电离能来判断金属阳离子的水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命题”是试验修订本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生疏,特别是新教材仅介绍了由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简单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碰到仅用课本知识难以解释清楚的情形.下面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让学生迷惑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7.
曾铁  赵谊伶 《物理教师》2006,27(1):59-59
基于物理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探讨和实践,积极撰写物理教研论文和科研论文的物理教师已越来越多.笔者浏览报刊上的一些物理教研论文和出版的物理教材,经常发现它们还存在一些不足,而且是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原子电离的相关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中讲到:如果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获得大于13.6eV的能量,其核外电子将跃迁到无穷远处即发生电离,13.6eV就是氢原子的电离能.这部分介绍粗浅模糊,致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纠结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一、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能够被电离吗题目1用3.7eV能量的光子照射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时,则()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部分小学为例,通过对部分科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评价了其适应性水平,并联系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飞龙 《中学教研》2010,(12):39-41
2010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以其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新颖的设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答题情况却不尽人意,从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本文以2010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21题为例,结合笔者对部分考生和教师的访谈,探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选修课《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对"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以前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认知水平上引申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其作用却是解决我们很熟悉的问题,如衡量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和解释不同金属离子呈现的不同价态等。在"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中,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可得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学行为有了较大变革.问题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起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做得“过度”了.虽然部分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有时偏离主题,盲目地追求“量”,缺乏思维层次要求的“质”;课堂教学活动显得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3.
在解有关函数的问题时,经常碰到有关图形的对称性,它们的解法往往有其特殊性.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中考题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He原子讨论电离能和原子轨道能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多电子原子的电离能和原子轨道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之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及设备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但其本身的局限性和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它们的互助互补,探究其教学规律.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个反正切恒等式及应用潮斌(安徽省铜陵市三中244000)反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中学教材中又未涉及到反三角求和问题,但在高三复习阶段却常碰到这类问题.为此,本文特介绍两个反正切恒等式,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以作为对这部分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7.
铁可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那么,它们的反应原理是否相同呢?若不同,它们又有何区别呢?这正是同学们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常常遇到的难题.由于“三酸”的氧化性既与它们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其浓度有关,这就导致铁与酸的反应相当复杂.为了帮助同学们搞清这个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碳碳双键和叁键都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活性差异很大,笔者从两者的结构入手,应用电负性,电离能,碳离子稳定性,电子屏弊效应探讨了二者的加成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矛盾,提出课题。 1.教师出示4个等圆,将其重叠(验证大小一样)后放置在黑板上。(第一行放1个圆,第二行放3个圆。) 2.教师将贴在黑板上的圆分别翻转,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圆中的阴影部分是圆的几分之几。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 与 比,分子变了,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改变了。 4.教师将第二行3个圆的阴影部分取下,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知这3个圆的阴影部分完全一样。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 5.教师堤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数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也变了?为什么有的分数…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之精义所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尽管师生的平等对话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据笔者观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甚至有个别学生打哈欠:如果教师提问,课堂则异常安静.指定学生回答,学生不是呆若木鸡就是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