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存在教育目标定位不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加强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加数学教育的相关课程,加强实践课,增加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课程,转变高师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革,由此提出将数学教育理论课程与公共类教育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技能类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调整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探讨其中的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的一些问题,给出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与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它要求数学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管理与促进,成为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依据上述要求,改革现有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构建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新型的数学教师,是当今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改革高师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结构体系及转变教学理念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培养学者型教师的实践与构想。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类课程是培养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托。结合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和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应强调高师数学教法类与学科类课程教师的密切合作,着力避免数学教法训练的纯技能演练倾向,重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相互促进,并加快基于"互联网+"的数学教学改革,探索更加丰富、更为便捷的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会议纪要     
《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100-102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于2002年10月27日-30日在武汉市举行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师教育的潮流”。全国第六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P.MVI)于2002年11月1-6日在山东教育学院举行。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包括波利亚、傅种孙教育思想在内的数学方法论专题研究,数学课程改革等),分组宣读论文、研讨和大会发言。第十三届全国高师院校几何类课程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9日-2002年11月1日在江苏省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召开,对近2年来高师几何类课程在学科研究、课程建设、数学改革、数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新时期几何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组织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是实现传统的数学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此项改革使零散的课程得到整合,课堂更富生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适用数学师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周瑞  邓鹏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84-186
教育类课程是一直是师范教育的核心课程。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各所师范院校对教育类课程体系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一大前提下,作者调查了四川省内四所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课程的结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希望能为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开展实验,它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数学教师是从事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其素质结构直接关系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型师资,高师数学专业必须调整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数学教育课程促进高师学生成长为数学教师,从而实现数学素质的复合,形成了复合型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改革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因此,教育学专业和教育类专业要相互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素质结构,并采用交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多种综合素质逐步全面扎实地发展,以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培养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专业应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明确高职院校定位,突出实用特色,探索适合新世纪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系统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课程群整体效益;积极探索协作教学模式,寻求教师的合力和增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师范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应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明确专业定位,突出师范特色,探索适合新世纪发展的高师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系统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课程群整体效益;积极探索协作教学模式,寻求教师的合力和增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中学化学教师,该专业应该学习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化工基础课是化学教育专业唯一的一门工程课程,是联系化学基础课程与工业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文章介绍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基础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化工基础课应开设的内容,与工科《化工原理》的差别,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学习这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looks critically at Greek educational reform to the curriculu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reform that took place so that Greece could put into practice the decis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 Lisbon (2000)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new data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Bernstein's theory about pedagogic discourse is utilized. Also, with the use of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specific resources (parliamentary debates, new curriculum and textbooks) we tried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ich are the dominant social principles that led the Greek state to change the curriculum? Through which process and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which factors did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come about? And which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chool knowledge and of the pedagogic practices that are selected for their reproduc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6.
田欣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109-110
针对目前《法律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教学改革应强化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这是摆脱长期困扰该课的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使课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师教育学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学是加深学生认识还是增强学生技艺,是保持学科独立还是接受相邻学科的挑战,是求体系的完整还是求内容的创新,等等。高师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实际、教学现状确定自己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王铁群 《培训与研究》2002,19(4):99-102
课程的改革已全面展开,但教法却被作为课程的附庸而存在,它的张力始终被约束着。然而课程本身解决不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只有在课程实施中以超越的理念引导教法变革,才能自觉地把课程目标着眼点落到学生的素质发展上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9.
开发并实施民办高校校本德育活动课程,建构"活动"课堂模式,符合民办高校德育课改的实际需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首先在于理念的创新。通过运用三个理念——以结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育人特色的校本德育理念,以学生、情景、活动、体验为中心的"新中心"理念,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可实现德育模式的转变,打造出民办高校德育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a learner centred pedagogic innovation prescribed by a centrally mandated curriculum in Uganda. It presents teache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edagogic principles suggested by the innovation as well as their accounts of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the pedagogic approach.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was far more regulated by contextual 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 within schools and the broader education system and society than by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contextual factors in regulating pedagogic practice and teachers’ take‐up of learner‐centred pedagogies in Africa. The evidence from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need for education research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Uganda to focus on helping teachers develop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arge classes as learner‐centred pedagogies have a bleak future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