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变革,从中央台的这一名牌新闻栏目人手,综合分析它的改革趋势,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推陈出新,尤其是对于地方台的广播新闻节目的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通过近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节目对比,探讨地方台广播新闻节目改革的一些方法。一、地方台广播新闻与中央台存在的差距广播新闻节目尤其是每天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早间新闻,应该说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同样得到了整个…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央电视台或是单向索取地方台新闻线索、调用地方台人力和节目资源,或是等候上传新闻“等我挑选”。地方台则希望多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时段播发反映地方建设成就的新闻,中央台需要什么新闻.地方台通联就不遗余力传送什么新闻,“点菜下饭”用稿率高。  相似文献   

3.
每天早晨6点半,在公园里,田间小径上,我们都会发现手拿微型收音机散步的人聚精会神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这个节目已成为国人窥视天下事的一个“窗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信息快餐”。据前几年统计,约有3亿人在收听这个节目,如今据说已达6亿人。1995年,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10个节目中排名第一。近日,记者就“报纸摘要”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台新闻部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编辑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一直是电视的弱项,近年来,人们发现电视上有影响的新闻评论节目屈指可数。事实上单独设立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收视率并不高,传播效果也不好。曾经各地方台一窝蜂似的仿照中央台《焦点访谈》、《观察与思考》办起的评论类节目现在大都悄悄地“关停并转”。  相似文献   

5.
综观中央台和一些地方台制作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凡是公认为较好的即所谓收视率较高、党和人民都满意的节目,其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都给人以“稳、准、狠”的深刻印象。但是,要落实这三个字谈何容易?也许电视的诱惑力就在于此,越难制作的节目越能考验人、锻炼人。作为跨世纪的身处体制转型期的电视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重视”,尤其是越来越大的收视率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的《整点新闻》最早诞生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她一出现,就得到了全国广大听众的认可和地方电台的高度关注。尔后,各地方台纷纷效仿,挂牌或不挂牌的相继推出《整点新闻》节目。当然,由于受稿源和编采人员的限制,各地方台的《整点新闻》从节目的时间长度和密度来说,都无法与中央台相媲美。但是,就全国来说,各地方台以《全省新闻联播》、《全市新闻联播》为龙头,以《整点新闻》为龙腰龙尾,  相似文献   

7.
黎阳 《中国广播》2008,(6):64-64
整点播出的新闻一般五分钟左右,由一位播音员独立播出。条目之间有的有间奏音乐,有的插播广告,形式轻松活泼。整点新闻的内容涉及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气象信息等。几分钟的整点新闻播报,从中央台到各地方台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8.
电台的新闻,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容量越大,对听众的吸引力就越大,实际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在广播的新闻节目中,一些省台与中央台相比,有不少差距,最突出的是新闻的信息容量小。根据1月份的统计,山西台的《山西新闻》节目平均每次播出17.6条消息,同样是三十分钟,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竟多出10条。一月下来,山西台就少三百多条消息。中央台新闻条数多,信息量大,当然与采编队伍强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着重抓了一个“短”字,每条消息简明扼要,即使是一  相似文献   

9.
朱萍 《新闻世界》2008,(10):57-57
如今,看电视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收看新闻,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须。通过新闻节目人们可以迅速及时地了解到国际国内的形势及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等等。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新闻播音员也自然成了观众的“老朋友”,经常会听到观众说这位播音员“播得不错”,那位播音员“形象蛮好”等诸如此类的评价。目前,以中央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传统播音形式在全国各电视台仍占主导地位,然而像中央台的《第一时间》、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讲究“说”新闻的新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台电视机可以收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频道的节目。观众手握遥控器,几乎每次打开电视机,都要来一次频道大索检,从中选择最爱看的节目。中央台及各省级大台的新闻节目,纵观世界、放眼全球,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播出信号好。而地方台的新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逊色得多。因此在不少同志的思想上存在着“地方台的新闻节目还有没有必要再办下去?”的疑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本地实际”办节目的宗旨,地方台新闻节目还是大有作为,而且也能像大台那样,赢得观众,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改革,确立了新司节目在电视荧屏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新闻成了电视的“第一语言”。虽然中央台新闻节目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地方台望尘莫及,无法比拟,但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还是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空间。这几年一些省、市(县)的电视台新闻节目搞得有声有  相似文献   

12.
戏曲选段是文艺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戏曲唱段经过编辑加工录制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每天都播出戏曲选段;县广播站的文艺广播节目中,也经常播放戏曲选段。如果把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乡村中庭院堂屋的接收喇叭加在一起计算,收听戏曲选段的听众就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千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爱听戏曲选段的愿望,中央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各地方台也增加了戏曲选段的播出;戏曲选段唱片的出版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如此喜爱戏曲选段?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选段这一文艺广播形式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份,从中央台到各地方台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340多个,有人据此称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众语喧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广播的“面”和“线”朱平人民广播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宣传的,中央台和地方台都先后办起过一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科技节目。近几年来,中国广播奖将科技节目列入优秀节目评选之列,视同新闻、评论节目一样重要,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刘沪 《视听纵横》2009,(4):78-79
县级电视台播音员是一个县的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如今,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电视宣传媒体,也开办了自己的的电视新闻节目,而且,许多台都提出了“新闻立台”的理念,着重打造新闻节目来提高收视率。播音员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再加上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此类节目的播音员形象塑造,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塑造播音员的良好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接受“做客中央台”节目主持人的专访前,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电台的办公大楼。看着中央台紧张忙碌的节目编辑、播音、录制流程,杨崇勇感叹地说:“我是听着中央台广播长大的,我选择听中央台的广播,是因为你们节目的品味吸引了我。你们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甚至《小喇叭》等节目,我都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8.
汤昌蓓 《视听界》2001,(5):39-39,45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各大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最早尝试这种形式的是上海东方台的“东方直播室”,中央台继“东方之子”节目之后,于1996年3月开播“实话实说”,各地方台也相继开办了谈话节目。它的基本样式是在演播室营造一个特定的谈话现场,在主持人的调动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身兼几档节目已经习已为常了,有的既播报新闻也同时主持节目,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一是有利于增强语音规范和语言的表现力;二是有利于增强语言的对象交流感和亲切感;三是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本文从以上角度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导向作用。与中央台相比,地方台既没有采访的大空间,也缺乏有轰动效应的大题材,更没有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后盾的大制作,地方台要办好新闻评论性节目,必须另辟蹊径。福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观察》栏目创办以来,深受听众喜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的体会是:县级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