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此相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热点话语。  相似文献   

2.
张征 《现代语文》2004,(8):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随后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相应地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三大基本理念之首。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于是,"语文素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素养"这个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语文素养"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但是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5.
罗君 《成才之路》2013,(8):38-3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素养"成了《标准》的关键词。本文就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两个方面,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反复强调了“语文素养”。具体到语文教学,把语文素养确定为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悟式教学。所谓“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式教学是基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而产生的,其要义是指导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我感悟文学作品,从中得到教育,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感悟式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如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标"提出了"要发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里多处提到"素养"一词。就初中语文的素养教育来说,主要是在课堂上要做到"四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也是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用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缩略语。语用教学,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知,充盈着"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就是着眼于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思考、善于发掘,用语文的方式教语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都提“语文素质”、“语文能力”,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则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据统计,在该文件不足5000字的文本中,“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理念,反复出现,频率达10次之多。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目前课程与教学严重分离的…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些表述都指明了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程中无疑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其中,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而阅读更是写作和听说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是多元的,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笔者从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角度,阐述如何利用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迁移能力,语文实践、创新能力,语文鉴赏、评价能力等,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史雏 《陕西教育》2004,(10):43-43
《语文教学大纲》被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改革向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的基础。 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什么?素养和能力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认为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