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在接触崔其升之前,《教育》旬刊记者从别人口中听说了一些有关他的评价:有人说他很有奉献精神;有人说他有思想有头脑;还有人说他别看是个校长,其实骨子里俗得很,根本赶不上如今的社会潮流。到茌平县采访的第一天晚上,《教育》旬刊记者在晚饭桌上见到了崔其升。  相似文献   

2.
何年 《教育》2011,(28):20-21
《教育》旬刊记者采访许多在家上学的家长,发现一位获得很多家长推崇的领军式人物——袁鸿林。家长们介绍说,袁鸿林的女儿就在他开办的现代私塾里学习,近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袁鸿林,他也很乐意和所有人分享自己在自办私塾里培养女儿及其他孩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宋亮 《教育》2011,(10):20-21
《教育》旬刊记者采访许多在家上学的家长,发现一位获得很多家长推崇的领军式人物——袁鸿林。家长们介绍说,袁鸿林的女儿就在他开办的现代私塾里学习,近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袁鸿林,他也很乐意和所有人分享自己在自办私塾里培养女儿及其他孩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校医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群体,游走在校园边缘地带;有人说校医是学校的公共卫生执勤人员,位置举足轻重;还有人说,校医是校长的助理,工作性质特殊。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哪种解释更加贴切呢?带着诸多疑问,新春伊始,《教育》旬刊记者分别对北京、青岛、河北和内蒙古四省市自治区部分学校的校医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5.
王慧 《教育》2011,(1):23-23
“事基础教育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它事关民族的发展和未来。”这是《教育》旬刊记者采访郭志明时,他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张小武 《教育》2008,(10):24-25
他很急切,说:“王老师,你回去跟校长好好商量一下,如果这事能成,我给你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绷直,在《教育》旬刊记者(以下称记者)面前晃了一晃。这只手代表5000元钱,是他答应给记者的回扣。当然,前提是和其谈好的10万元机器人教育设备能够成交。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28)
他很急切,说:"王老师,你回去跟校长好好商量一下,如果这事能成,我给你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绷直,在《教育》旬刊记者(以下称记者)面前晃了一晃。这只手代表5000元钱,是他答应给记者的回扣。当然,前提是和其谈好的10万元机器人教育设备能够成交。他在送记者出门时,递过来一张名片,他希望记者事后和他联系,显然,对这笔"生意"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相似文献   

8.
吴昊辰 《教育》2007,(5S):30-31
李成英是洪泽县一所小学的校长。那所小学撤并后,她被分派到东双沟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生活老师。她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时,很有感慨地说:“没想到当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会这么辛苦!”  相似文献   

9.
何年 《教育》2012,(7):33-34
每逢寒暑假,一种被称作蹲坑班的补习班就开始火热招生。在北京,《教育》旬刊记者探访数个蹲坑班,了解到这些蹲坑班里应外合、鸟枪换炮、大有越办越红火之势。蹲坑班解读在北京一家新闻单位工作的家长王静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她的孩子在北京一所市重点中学读书。说到孩子的求学之路,王静总结说:"就是可以追求卓越。为此,社会也很配合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单位的孩子有好的小学可上——只要家长是共建单位的,孩子交  相似文献   

10.
王晴  毕婷 《教育》2009,(22)
王晴,上海人,上海大学历史系2009届毕业生。现供职于上海一家外资企业。面对《教育》旬刊记者的采访,她说:"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回顾那段经历,找寻  相似文献   

11.
杨秀磊 《教育》2007,(4S):26-27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董文亮老人,今年69岁,他是位有着40年教龄的小学老师,虽然他身离教学岗位但心并未走远。他独创了一套眼明操,对预防青少年眼睛近视大有裨益。退休后的8年,他一直无偿为学校做这项工作。他说今天的好生活是党给的,自己多付出些是理所应当的事。在接受采访时,董老告诉《教育》旬刊的记者:“我们那代人毛主席老人家教导得好啊!”看记者不甚明白,他悄悄地贴近记者的耳边:“我听毛主席的。”董老早年读了毛泽东的许多著作,熟读了毛主席语录,还收集了不少毛主席画像和像章。他说自己很崇拜毛主席,当记者问他崇拜的原因时,他立刻说:“毛主席为老百姓谋福利啊!”  相似文献   

12.
张美玲子 《教育》2011,(1):21-21
《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李蒙恩是在2010年12月14日上午,他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教育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系统论方法分层次、多角度、动态、全面地观察研究教育系统工程,使教育的目标、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7)
有人说校医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群体,游走在校园边缘地带;有人说校医是学校的公共卫生执勤人员,位置举足轻重;还有人说,校医是校长的助理,工作性质特殊。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哪种解释更加贴切呢?带着诸多疑问,新春伊始,《教育》旬刊记者分别对北京、青岛、河北和内蒙古四省市自治区部分学校的校医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4.
王若懿 《教育》2007,(9S):29-29
与陈雪梅的电话接通后,那端传来一个非常温柔的声音,语速稍慢,声调轻轻的。这一下让记者想起了人们对陈雪梅老师的评价——亲切、亲和力强。陈雪梅很喜欢和学生在一起,退休两年来,一直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小学任教,她对《教育》旬刊记者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变得年轻了。”  相似文献   

15.
宋亮 《教育》2011,(1):24-24
2011年中国教育改革会迈出新的一步,民办教育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有哪些准备和应对?前不久,《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杨杰,就这些问题请他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刘颖 《教育》2010,(9):34-35
“母亲身材不高,体重也不到一百斤,但她不同凡响的一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教育》旬刊记者来到斯霞长子、清华大学教授孙复初家采访时,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武永忠 《教育》2013,(4):30-30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体育教师许庆林,每周要上20余节体育课,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他对《教育》旬刊记者说:“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校从早上到下午放学,先后有晨跑30分钟、  相似文献   

18.
言宏 《教育》2011,(2):47-48
走进施永忠书房,一侧是电脑;一侧是倚叠如山、幽香泛黄的线装古籍。施永忠笑着对《教育》旬刊记者说:“我的快乐在于身边的学生和手中书。我希望能把更多的光明带给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李镇西 《师道》2011,(9):6-8
初识崔校长 一次我受邀去郑州讲学,见到同被邀请讲学的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的崇拜者,几年前就读你的《民主与教育》,读了三遍,还写了心得。”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听来却只有讽刺:写出了20多本书的李某人至今在学校管理上没有什么建树,而当时一本书都没有写的崔其升,却创造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教育》2011,(1):22-22
2010年12月18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储朝晖。作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参与者之一,他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的人参与为把教育办得更好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