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全球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以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82亿,增长的人口中90%以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又从联合国统计中得知: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9年时间,发达国家翻—备而要118年,不发达国家人口翻一番只需29年,因此,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缘故。过于沉重的人口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贫困、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不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本拙作就这一问题试作简单的分析。 1 人口过快增长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农业仍然是日益增长的贫穷人口的主要经济活动,因而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将不断缩小,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将不足3亩。在亚洲,耕地占全球耕地32%,人口却占了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耕地中已有96%开垦为耕地,今后的增长潜力已不大,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从现在的5.5亩降为3.5亩。而目前亚洲的人口仍以19‰的速度在增长,到那时,每平方千米可耕地将要负担的人口数将为世界平均的几倍到几十倍。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再  相似文献   

2.
我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基地。建国四十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过快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受到了严重制约,人均占有土地、粮食在全省是低水平的。全市总人口1990年增加到527万,人口密度是全省较高的地区。而耕地面积则由1956年的754万亩,到1990年减少到59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由2.1亩下降到0.93亩,低于全省1.  相似文献   

3.
本以重庆永川市的农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和因科技迅猛发展城镇第一线职工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调研,提解决问题的了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还在不断减少,这是我国所面临的十分严峻的一个问题。西方国家学者曾提出“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虽然西方国家学者的观点存有偏见,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除了在理论上向世界表明我们能够养活自己以外,还必须作出实际行动,这就是保护耕地。我们不仅需要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规划使用土地时要合理利用.也需要在一些小的方面,对使用土地精打细算。农村建房用地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建房是许多农村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仿效索洛模型,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村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的上升,仅具有水平效应,而不具备增长效应,即它们只改变了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因而改变了任意时刻的人均产出水平,但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并无影响。此外,非农雇佣工资率水平和非农雇佣进入成本都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所导致家庭收入增加,而家庭收入增加以及家里增加一个小孩等,亦能对家庭时间配置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人口数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增长可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即由一个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指由一个地区人口迁移或流动导致的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增地减将继续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耕地则成为矛盾的关键。耕地流失不仅危害到农业、农村、农民,更危害到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控制农村耕地流失必须合理规划农村建房,严格治理“空心村”,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是以农业为主发展经济的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两上方面预测了21世纪初叶中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从产业结构和劳动技术结构调整两个方面预测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形式与专业结构;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技进步预测了农村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全国牢固确立和长期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指导思想,迅速形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齐心协力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主要为升学服务,真正转到主要为当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是全区教育战线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是由宁夏的区情所决定的。宁夏有445万人口,约80%在农村。解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区人口增长过快(居全国之首),人均占有耕地已由解放初的8.75亩下降到2.71亩。1988年尽管全区粮食总产达16.48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但由于粮食增长速度抵不上人口增长,致使人均占有粮食由1956年的452公斤减少到374公斤。因此,要振兴宁夏的经济,保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问题.周口市农村人口状况,反映出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数量过度膨胀、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给农业经济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挑战.要使农村人口适应农业经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逐步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1.
英威特森博士指出,50年代末到70年代,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较快,到80年代,这些国家的教育发展缓慢了,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导致经费不足的原因有: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各方面需求增加,各种社会产品成本上升,职教所需经费过高,对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产生怀疑,经济投资与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农村人口迁移,导致农村人口分散,大量耕地荒芜,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必须促进农村人口聚集,发挥规模效应,引导农村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主题:没有了森林,人类将会怎么样?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20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重庆直辖市的成立,并非仅是地城扩大和人口增加。本文旨在对重庆直辖市的特殊性,自然资源特点及其优势,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城市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期望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和制定新重庆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3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状况,分析它们与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0-2010年,贵州省人口数量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多,耕地压力指数(K)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值均低,耕地压力巨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石漠化生态问题的治理,增强对土地资源调控,促使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人口和耕地是构成省情省力的基本要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近代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其重要性更为明显。为全面认识近代安徽的省情,弄清农业生产潜力和农村经济情况,有必要对安徽近代人口与耕地状况及结构变量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欧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农村家庭工业(亦作茅舍工业,或称原工业)。这种经济形式的生成和普遍发展对人口增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它缓解了近代早期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相对提高了家庭经济供给的能力,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有助于更新家庭观念和婚姻结构。因此,这种经济形式对于推动英国总人口的增长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经济学界普遍关心的研究课题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课题,农村城市化是又一个课题,这两个课题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的。经济学界早已察觉到经济增长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经济增长的正作用反映于促进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城市化;而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则反映于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等方面,使得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受阻,导致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可持续发展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受到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增长是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因素下,该研究专注于经济因素引起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预测,提出基于GDP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预测方法.其思路是通过评估就业弹性系数,计算GDP增长带动人数增加,并进一步通过就业负担系数测算城市人口增量.最后,该文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庆阳市西峰区为例,测算得到该地城市人口因经济因素增加规模为:2011-2015年间6.28万人,2011-2020年间11.23万人.  相似文献   

20.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教育就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大体上说,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开发农村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