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可以"一石激起干层浪",使学生在争议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2.
学习数学同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样 ,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学习数学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 ,更要掌握探索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 .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1 解决数学问题应由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 .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里 ,有一个“放手”的问题 .“放手”,是由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原则所决定的 ;“力所能及”,则是由高难度与量力性原则的…  相似文献   

3.
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而作为教者 ,应时刻铭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 ,不能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还必须让学生明了 ,让学生自己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学习课文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从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 ,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始 ,我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阅读单元知识短文 ,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这一单元的教学要点 ,进而将每一篇课文做为一篇范文去掌握这…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在争议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进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那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是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而创设各种恰当的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可能。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  相似文献   

7.
所谓“探究式学习”方式,指的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索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或师生互动等方式,开展研读文体、发现问题、追问研讨、析难解疑等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发展。当前,“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各种做法和评论林林总总,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去辨析。下面谈谈我对语文“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再认识。一、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传统的“授受式”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教科书要求掌握的知识,又大多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至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体会数学、掌握数学.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猜想、探索,是使学生真正主动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创设好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领会科学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在于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的探究,在于开阔眼界,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于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运用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头脑中储备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的运用无法通过抽象的规则而学会,必须通过对一个一个实际问题或者案例的解决活动及其反思活动而逐渐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意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一个个需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研究,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取新发现(新知识),在研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问题”。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即从新…  相似文献   

11.
温传平 《学苑教育》2012,(14):32-32
“课堂教学的有效”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觉得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基于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开发问题情境,以问题促进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通过实际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去体会知识、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必要的诱导,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而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范例教学”和“课内拓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教学方式究竟区别在哪里呢?一、“范例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能力,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掌握系统知识的能力 范例教学是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范例,并由此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想更进一步了解有关于范例的其他内容.不断地去了解相关知识的系统结构。这一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牢固地掌握学生知识,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而学生掌握知识又是按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学生学习每一个课题都需经历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阐述这种周期性的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规律性,对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总是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需要新知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本就是专门为学生开展的一种知识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数学课程标准颁发实施后,教师们需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主体性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这样更便于他们爱上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主导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辅佐学生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之后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培养,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在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具体而言,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味性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非常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