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纽约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每个移民群体都为纽约的发展作出过或大或小的贡献。《1992年纽约市族群地位的调查》证实,犹太裔对纽约城市发展影响最大,西班牙裔影响最小;而经济地位、参政意识和公众影响力则对族群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百万俄裔犹太移民移居到以色列,成为以色列国内最大的移民群体。他们在文化上俄罗斯化倾向显著,构建内部的族群认同,在政治上建立移民政党、争取话语权。基于俄裔犹太移民的特质,以色列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认识到俄裔犹太移民的重要性,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权益;宗教人士在对待俄裔犹太移民的问题上分化为正统派和改革派的较量,正统派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侵蚀以色列的"犹太"属性,而改革派则坚称俄裔犹太移民为犹太教注入了新的活力;普通公众对俄裔犹太移民的认知比较复杂,一些公众认可他们对以色列的积极作用,但因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等缘由逐渐表现出对他们的不满,而以色列阿拉伯人则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挤占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坚决反对他们。总体来看,由于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的主导性,以色列社会认可俄裔犹太移民,但却存在着不同群体认知的差异,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色列宗教与世俗、新旧移民以及犹太人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美国族群关系的演变史要置于美国国家发展史的背景中予以详细考察,制度发展与战争促进了各族裔走向包容,这有助于美国联邦政府赢得战争的胜利。族群包容与世界各地移民人口比例的变化使多元文化成为美国社会的现实与官方政策,因此,多元文化政策是美国不同族群关系相对和谐的反映而不是推动因素。但个人主义、"机会平等"和联邦制不足以根除美国的族群矛盾,多元文化政策难以掩饰美国社会固有的族群分歧。  相似文献   

4.
《沉溺》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反映了多米尼加裔移民艰难地寻求身份认同的历程,移民文化面临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沉溺的危机,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移民则可能会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沉溺。以尤尼尔及其父亲拉蒙为例,从三方面探讨多米尼加裔移民的身份认同历程,介绍美国当今的移民现状及多米尼加人移民状况,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尤尼尔的成长及其父亲打工的艰辛历程,反思他们的身份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小说具有浓厚的美国非裔族群风格,这种风格在其小说中通过内容、语言、描写手法和结构充分表现出来。使得小说在真切地反映美国非裔族群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美国非裔族群的心路历程与灵魂。  相似文献   

6.
受多元文化运动、大国地缘战略、跨国境遇和历史记忆等因素的推动,冷战后移居海外的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的政治活动呈现上升态势并产生了复杂的政治影响,其极端势力成为引发跨国民族问题的乱源与国家分裂和骚乱的幕后推手。加强对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政治活动的预防、管控和政策引导,是促进我国"和谐边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期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欧洲人移民美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人们向往美洲的一片乐土;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无疑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迁往美国;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等等。欧洲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着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他们移民到海外后,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及适应其移居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华人移民族群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办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其教育系统保证了华人族群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其他族群,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华人族群在其移居地的经济发展,并可期待对其移居地的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移民是美国外来移民中一个有着独特经历和贡献的群体。来自美国移民始祖故国的他们和其他新来者一样远渡重洋而来,却很快融入美利坚社会,并被视作“看不见的移民”。他们拥有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亟需的先进技术和革新理念,并努力将这些技术和理念付诸实践。无论他们不同于抑或相似于其他进入美国的移民族群,19世纪英国移民定居美国后的种种经历和贡献在美利坚共和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大量外来移民涌入福建三明地区,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族群结构,促进了经济开发,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明地区在客家发展史起了重要作用,三明行政区的隶属关系频繁变动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分区十分复杂,影响了三明地区的客家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1.
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肯定性行动计划是美国政府为了消除就业和教育等领域的种族和性别歧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实施的政策。行动计划要求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时对少数民族给予优待,通过设立特别招生计划,降低录取标准,增加招生比例,加大财政资助,加强补习教育,聘用少数民族教师,开设少数民族研究课程,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肯定性行动计划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受歧视的地位。近年来,否定肯定性行动计划的行动给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将会出现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cross‐ethnic friendship choices and intergroup attitudes in a sample of 762 sixth‐grade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Mage = 11.5 years) attending 1 of 19 middle schools that varied in ethnic composition. Multiple measures of friendship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intergroup attitudes (affective, cognitive, behavioral) toward White, Latino, and Black grademat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overnominated White students and undernominated Latino and Black students as their friends when school availability of each ethnic group was accounted for. Cross‐ethnic friendships were related to better intergroup attitudes, especially the behavioral dimension of attitudes. Cross‐ethnic friendships were least likely to change attitudes toward Black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attitude intervention progra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多元族裔关系对战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多元族裔关系是影响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从冷战期间的古巴裔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冷战后的美国犹太人和亚美尼亚裔美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见美国各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政策外交政策的影响随着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确立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在战后两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社会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对美国教师队伍的冲击以及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离职率高、缺乏多样性等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将教师教育改革纳入其“重建更好”一揽子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价值转向、从“缺陷”到“优势”的政策话语转变和弗雷泽三维社会公正理论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修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援助计划;实施“培植你自己”教师教育项目;完善一年制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加大对少数族裔学校的资助力度;提高教师工资与专业发展水平。美国联邦政府的教师教育改革凸显了社会公平与多元种族和谐相处的政策价值导向,其政策机制体现了联邦政府协调角色的不断增强和市场化教师教育改革方式的适度消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盛行于美国,为少数族裔群体参与美国外交、促进美国与祖籍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此背景与70年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相互交织,对美国的华裔群体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华裔群体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内外环境2,0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华人华侨广泛参政、作用美国外交、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时期。在此过程中,美国华裔群体的政治参与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Wilson T  Rodkin PC 《Child development》2011,82(5):1454-1469
With a sample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3rd- and 4th-grade children (N = 486, ages 8-11 years), this study examined classroom ethnic composition, peer social status (i.e., social preference and perceived popularity as nominated by same- and cross-ethnicity peers), and patterns of ethnic segregation (i.e., friendship, peer group, and cross-ethnicity dislike). African American--but not European American--children had more segregated relationships and were more disliked by cross-ethnicity peers when they had fewer same-ethnicity classmates.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s segreg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ame-ethnicity social preference and perceived popularity and with cross-ethnicity perceived popularity. European American children's segreg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ame-ethnicity social preference but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ross-ethnicity social preference and perceived popularity.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merican society is in the midst of profound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racial and ethnic compo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is changing, disparities in income and wealth have grown wider and more pronounced than ever b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race is implicated in the widening gaps in wealth and opportunity, and how these inequities impact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问题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矛盾是贯穿美利坚民族发展史的基本民族问题。这一基本民族问题反映在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就是教育权利的斗争。少数民族教育权利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具体问题,诸如蓄奴制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种族隔离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优惠政策与“逆向歧视”等。  相似文献   

19.
“肯定多样性”是“肯定性行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族群政治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既是美国少数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政治和法律博弈的结果,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意蕴.其核心观点是:多样性不是问题,而是资源.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民族及其文化多样性问题、发展民族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内地高等教育民族班(校)教育而言,我们应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在教室内外的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