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文学研究》八○年第一期刊登了董星南同志的《项链三题》一文,认为我国解放后关于《项链》主题(“讽刺小市民或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的一般看法不够正确,应该是“对小资产阶级中少数人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思想作了深刻的揭露,客观上反映出了他们的经济地位极端脆弱不稳,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终究逃不脱破产的结局。”我认为这种观点仍然不够准确,不尽全面。《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普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社会环境和她的社会地  相似文献   

2.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原野》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三幕话剧,通过多组人物的爱恨情仇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和人性悲剧的故事。本研究认为,主题与情节矛盾的悲剧性处理、悲剧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神秘幽森环境的营造都是剧作悲剧性艺术特色的主要体现,更是一个处于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下的农民反抗斗争,是找不到出路而最终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悲剧性在其主人公方鸿渐身上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方鸿渐的悲剧性具体体现为他的爱情婚姻悲剧、人生命运悲剧,实际是一种性格悲剧,也是一种社会悲剧。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作家巧妙地编织着苔丝的悲剧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之网,揭露了资产阶级两性道德的虚伪本质,从而卸脱了女主人公在自身遭遇中的许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7.
关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倾向问题,看法极为分歧。有的同志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未来社会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同志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有的同志认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没有统一的阶级基础,圣西门和傅立叶的学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1925.10)中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形象;蘩漪是曹禺剧本《雷雨》中一个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旧式女人形象。这两个人物都有追求个性解放,走过同样的的道路,打上同样的时代烙印,但她们所受教育、生活环境、遭遇、个性及结局都不同。两个人物的经历都说明,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性解放必须同社会解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10.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现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这篇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喜剧,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和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对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小说《孤独者》的评价中,争议的中心在于如何认识小说主人公魏连殳的悲剧形象。鲁迅把“孤独者”魏连殳写成一个悲剧人物,正是辛亥革命后这一特定历史时代敌我力量悬殊的悲剧性矛盾的反映。辛亥革命时期的现实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这场革命虽也引起封建主义的震动,但这个革命却以向封建势力妥协  相似文献   

13.
《夜色温柔》是美国现代主义经典影片,主人公迪克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人生悲剧不仅是爱情与性格的悲剧,还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整部影片反映了美国“爵士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迷茫,甚至连精神病医生也难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入手,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切入点剖析《夜色温柔》迪克形象悲剧的人生选择,解读畸形婚姻关系及婚外情,探析主人公迪克悲剧人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庸俗  相似文献   

15.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  相似文献   

16.
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描绘了关中地区“松陵村”在20世纪末期二十多年的生活画卷,主人公祝永这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其身上体现出的悲剧性耐人深思.本文从悲剧性的体现、成因及意义等方面对祝永达形象进行解读,以探究这一形象的时代内涵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奈何天》是李春平的一部反映官场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矛盾混合型,这类女性形象是作为男性主人公的对照而存在的;第二类是“贤”妻良母型,这类女性形象是隐蔽在男性主人公背后的;第三类是单纯无知型,这类女性形象具有悲剧性成分。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春平的官场小说在展示男性主人公官场沉浮的同时,也试图揭示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变迁。  相似文献   

18.
1848年法国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工农大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此外还有各个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样一种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在革命过程中的阶级斗争,也就显得异常复杂,一时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道进行二月革命,一时无  相似文献   

19.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刘彦峰 《考试周刊》2011,(67):24-25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优秀长篇小说《红字》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刻的多元主题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海斯特·白兰形象的分析,探讨了主人公在遭遇苦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态度,付出的行动,以及得到的结果,进一步论述了作家霍桑讴歌诚实、谴责虚伪的主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