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伟大祖国幅员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由于长期的地形剥蚀,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谷。河谷两旁的黄土台地,土壤肥沃,适于耕种,宜于生活,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甘肃境内的远古文化遗存极为丰富①。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与关怀下,文物考古专业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配合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对古文化遗迹展开了广泛调查与重点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的科学资料,丰富了祖国的原始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
根据重庆地区近30年来的考古发现资料,早在距今7500年以前,就有了外来的移民,最早移民到重庆地区的是东来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城背溪文化的原始民族,其后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重庆地区的原始民族仍与东部各历史时期的古代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段时期里,长江中游的原始民族不断向重庆地区移民,并带来了先进的移民文化,促进了重庆地区原始民族文化的向前发展.不仅如此,从考古发现资料中,我们还明显地看到,这些由三峡东部而来的原始文化,除对重庆地区影响强烈以外,同时他们还继续沿着长江、嘉陵江逐渐向川西和川东北地区进行开发性移民,向该地区的原始民族传播其先进的文化,甚至在更远的成都平原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中,也发现有大量来自于长江中游和重庆地区同时期先民们的一些移民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靺鞨族及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郝庆云是隋唐时期主要居住、活动于黑龙江流域东部以及长白山地区的古代民族。对该民族考古文化的研究迄今已有60多年了。本文拟就族的演变及其考古文化的分布和基本特征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及其演变在周秦以前称肃慎,与东胡、扶余两族...  相似文献   

4.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5.
考古发掘提供的资料证明,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并没有马上进入到阶级社会,还有一段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既包含有原始社会的一些因素,又孕育着阶级社会的萌芽,实际上,属于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探讨父权制的发展,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都可从这一期文化中找到渊源。 黄河上游蕴藏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是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的重要地区之一,齐家文化就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晚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发现铜石并用的考古遗存。这为我们研究西北地区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管小平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74-77,124
通过对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诸多聚落遗址的调查和分析,并据现有考古学资料,揭示出该流域聚落间不同社会阶段的发展水平以及差异性的规模化发展梯次,进而总结出渭河流域远古文化不同阶段聚落的演进状况,以及处于其中心地位聚落历史变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距今15000-9000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史前人类生计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的农业起源问题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系列这一时期重要的考古遗存.文章从考古发现的石铲、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资料入手,结合遗址中发现的其他石器工具特别是狩猎采集工具,对这一时期、区域内史前人类的基本生计行为进行判断,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甘肃境内秦文化遗存颇为丰富,拟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侧重,追溯和探讨了甘肃省内秦文化遗存的特点及其考古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海彩陶文化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开始至卡约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流变,充分展示了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风貌。因此,彩陶成为了青海地域远古文化的显著标志,其数量冠诸远古文化之首。其中具有明显特征的能代表各文化类型的特色彩陶文物不断涌现,本文就各文化类型中的经典彩陶及其纹饰略作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第二大题(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人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  相似文献   

11.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棺葬应是氐人的文化遗存,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的石棺葬,则应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泥河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因盛产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世界,现在又以大量古人类遗存的发现被称为真正的东方奥杜威峡谷。目前,在泥河湾一带,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0多处,其中属于1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遗址就有40处,最早的人类遗存已经追溯到了177-195万年前。考古发现表明,泥河湾是东方远古文化的摇篮,中国历史的一二百万年看泥河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陕南城固、洋县所出土的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古文献、历史地理学、民族学资料,通过对城固、洋县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的考察和分析,对其文化性质进行初步探讨,由此得出陕南地区为商时期商朝文化、早期巴文化、早期蜀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在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下,同时显露出自己的特点,从而看出当时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带来的民族融和的特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浐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人地关系特征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安浐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群的考古资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和研究,确定了表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人地关系的特征因素.用特征因素表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人地关系,建立了遗址人地关系的计算机交互系统,关联分析了遗址特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商文化遗存,作为商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商文化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据文献载述和考古资料,初步探讨了商代崤函古道交通地理问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商汤革夏、商文化进入崤函,还是西渐关中、北上晋南,崤函古道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既是商王朝与这一地区建立和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纽带,也是崤函与关中、晋南各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地理舞台。  相似文献   

17.
考古资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固原地区就有人类的繁衍和生息,并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按其不同特点和时间先后,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菜园遗存和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安庆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全区。黄龙遗址的发现及曲折的发掘过程,为安庆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接着又相继发现了震动考古界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其他五百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的一个空白,在长江流域的区域文化考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石棺葬文化是横断山脉地区考古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地域性特征也非常显著。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外学术界对岷江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带石棺葬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便已经初见成绩,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这一地区又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系对四川藏区(简称康区)丹巴、雅江县等地石棺葬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古调查的记录与初步认识,将为康区石棺葬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华大地的“网格”地貌和递变性气候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提供了自然地理前提;从考古成果看,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辽河、黑龙江等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被学界梳理为六大区域系统等;从神话传说看,戎狄羌夷苗蛮遍布中华东西南北各地,学界由此提出“夷夏东西说”、“三大集团说”等。整合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获得的思考是:中华文化在史前满天星斗、多元发生,其中长江、黄河流域是文化发生最多的地区,而关中平原、燕山南北和环太湖区域是三个最重要的文化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