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章树华 《知识窗》2006,(7):16-17
冰战 南北朝时,司马楚之在北朝任荆州刺史。他善治军且有智谋。一年寒冬,他带领部队为征讨柔然的大军督运军粮。突然有人潜入军内割去了一只驴耳。部下来报告此事。司马楚之说:“这必定是敌探来到,割去驴耳以为凭证,敌人可能马上要来劫我军粮!”于是,他紧急下令,赶快砍伐柳树扎牢为城,围住军粮。  相似文献   

2.
黄克诚(1902~1986),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黄克诚眼睛高度近视,但在党内军内历来以看问题尖锐著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曾对三师的干部说:“你们师长眼睛虽然近视,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刚正直言的品格在党内的老一代人中,黄克诚以刚直正派著称,并赢得大家的尊敬。他的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有许多次受到错误的批斗,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对于错误的决策,不管来自哪里,他都敢于抵制。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克诚对“左”倾中央以“城市中心”的错…  相似文献   

3.
吴山倩文 《科教文汇》2007,(10S):180-181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4.
规则     
小柳是个9岁的小男孩,是个“旅美学生”,能自称是“海归”、小柳学习成绩优秀,在美国的小学当过“斑长”,上学第一天,老师就提议“提拔”他为班长,全班同学一致通过。这本是小事一桩,但小柳百思不得其解,回京与父亲说他的“不解”,在美国的小学,他的那个班长可不是老师任命的,而是全体同学选举的,即使后来她当上了班长,  相似文献   

5.
没有腾空的飞跃──林语堂和他的打字机王一心林语堂对于机械的兴趣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他就会“一见机器便非常的开心,似被迷惑”一般;他常常站在岸边望着由他家乡石码开往厦门的小轮船发愣,为那“突突突”的声音所吸引;上小学时,他学到了虹吸原理的知识后,...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05,(8):56-56
他于2003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新世纪高科技创新发明之星大奖”;他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强力速康丸”“大力祛毒丸”系列,结束了湿疣、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中药无法快速根治的历史,为无数性病、妇科疑难病患者解除了“难言之隐”;他的成功事迹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美国权威报刊《纽约时报》专题报道“站在世界医学殿堂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学者”,它就是医学博士  相似文献   

7.
叶顺煌 《学会》2004,(10):49-53
毛泽东具有雄才大略,他敢于傲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但他同时也爱惜人才,善于使用人才。众所周知的是,他曾称赞邓小平“人才难得”,“棉里藏针、柔中寓刚”。邓小平在“化大革命”前,就受到毛泽东的重用,在“化大革命”中被错误地打倒后,还是毛泽东亲自作了批示,才使邓小平能重新复出,为邓小平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对朱德克服张国焘闹分裂的斗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义愤填膺地谴责刘海洋的“残忍”,而且相信“残忍”的根源在于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继而又把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变态”归咎于中国的素质教育。从上面诸多反应来看,简直有点全民共讨之的味道了。我们认为这对刘海洋是不公平的。首先,我们考虑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动机是什么?刘因为在书上读到“熊的嗅觉灵敏,分辨东西能力强”,所以他想知道熊实际上是不是如此,于是他才决定实验一下。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以伤熊来取乐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小职员一夜之间登上了世界巅峰。在记者招待会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身穿工作服的岛津制作所研究人员田中耕一(43岁)掩饰不住惊讶,腼腆地笑道:“喜出望外。”为经济不景气而苦恼的公司职员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你是我们的骄傲。”在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田中又赢得诺贝尔化学奖,“双喜临门”让日本列岛为之震动。田中说,他突然接到了通知获奖消息的电话。对方用英文说:“你是田中耕一吗?包括你在内,有3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们向你表示祝贺!”他只听清了“诺贝尔”这个词,不敢相信自己获…  相似文献   

10.
爱听、爱看童话是幼儿天性使然,童话也确实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渗透进他们幼稚的心灵。童话创作多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幻想”为了实现“愿望”,常常驾着夸张、变形的“马车”奔跑在思维的羊肠小道上,于是“荒诞”产生了。“有一次我在上海看见一个中国人,他的耳朵长得非常大,大到可以当披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钻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当天气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相似文献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陈平现为该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软件所副所长。他1953年出生于西安,在众多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的“老三届”中,他是少数能进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88年初春,一个消息在西安医科大学不胫而走:“陈君长当棱党委书记了!”人们高兴地议论道:“他是二院院长,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骨科专家。专家治校,西安医科大学大有希望!”一晃10年过去了,西医大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地表明了陈君长没有辜负西医大人的重托和期望。1995年二院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西医大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员“双学活动”均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陕西省先进单住。突出的政缋和卓越的才干,使59岁的他在去年2月的党代会上再次当选为西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卫生部明确表态,让他再任一届党委书记。面对广大职工的厚望和组织上的信任,陈君长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他决心一如既往地把重担挑下去,让西医大在各方面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王亦加发明“无空耗电度表”钱跃忠王亦加只是上海市建平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可是他从事发明创造已有近十个年头了。“录音电话”、“留言门铃”、“电话控制器”、“打针用的电动启盖器”等都是他的发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发明的“无空耗电度表”,这一发明使他走上了在上...  相似文献   

14.
著名启蒙思想家产复是我国近代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流的前驱。他好以“物理”诠释“政理”,好以天演之学研究中国社会,其目的在于论证变法维新,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充分表现了他的强烈爱国主义热忱,也显现他在世界科学大潮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性和个性,指明二者在新世纪将出现“双向互奔”的强大潮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江泽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涵(1902-1994年)是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和中国数学会创始之一。他在60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数学教育的生涯中,为中国现代数学,特别是拓扑学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和创造性工作,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造就一个卓有成就的“中国拓扑学派”他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又自己捐资设立“江泽涵奖学金”鼓励学生勇于超过老师,在学述上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素芳 《科教文汇》2007,(4S):184-184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银行的计算机突然确认一个叫布朗的人死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布朗却还活着,于是,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开始,他的支票上盖着“死亡停用”的章并被退了回来。接着,社会保险部门拒绝发给他退休金,因为他已经“死了”。最后,医疗保险部门也拒绝偿付他“死后”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1,(5):54-59
去年11月,3位航天员刚住进太空中的“三居室”公寓,就为如何修理出了问题的空调与“房东”——位于莫斯科的地面控制中心——吵了起来。由于修复工作比预想的更棘手,花费的时间也超出了原定计划,双方的谈话不久就变得火药味十足。最后,还是一位俄罗斯地面控制人员打破了僵局。他恳求道:“伙计们,别跟我过不去了。”他重复着说,地面上的控制人员的确不知道在太空中做好琐碎的“家务”要花多长时间,可那并不是他的错。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在流行的电视系列节目《百万富翁》的某一期中,我充当那个“接电话的朋友”。可是,当我的熟人被一个问题难住时,他选择了“向观众求助”。他的选择是明智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不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而且因为数据显示观众的判断在91%的情况下是正确的。相比之下,“专家”的正确率仅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