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执政党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把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建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时代特点。邓小平执政党理论为我党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保证,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奋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意识是执政党建设的逻辑起点,在理论上首先表现为“执政党”概念的确立。“执政党”概念不是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而是周恩来在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上的发言中最先提出。周恩来首创并推动“执政党”概念,对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报告提出“执政党地位”的理论影响乃至我们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是他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独特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这一思想从五十年代提出,六十年代发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成熟,成为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执政党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把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建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时代特点.邓小平执政党理论为我党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保证,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奋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主要内容有党的建设目标、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组织路线、党内教育、党风建设、党内监督、党际关系。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至中共八大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初步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的重要成员,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实践,对执政党建设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邓小平这一时期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来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起点和源头。认真梳理和总结邓小平这一时期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而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纪念党成立80周年之际,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研究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加强执政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着重从恢复并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等 7个方面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思想,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中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具体内容,为我们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执政合法性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党在执政合法性建设上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围绕“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党”这一根本问题,对重塑党的执政合法性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邓小平执政合法性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充分体现“关怀”,建立完整的社会认同体系;强调和注重制度建设,用制度维系合法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人物语言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部分,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它本质上是口语,与书面语有着明显的差别.为译好人物语言,译文应体现人物语言的口语特点,做到话如其人,语应其境,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