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认知心理学图词干扰研究范式,用E-Prime心理实验编程软件设计英译汉和汉译英条件下三种水平干扰词(语义相关干扰词vs.语义无关干扰词vs.0干扰词)的图画命名实验。英译汉条件下,命名语言为汉语,干扰词为英语;汉译英条件下,命名语言为英语,干扰词为汉语。结果发现,含有干扰词和图画2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均长于不含有任何干扰词的1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被试在尽量忽略干扰词的情形下进行图画命名时,干扰词语义信息仍然被自动激活、提取和加工,反证翻译过程中存在自动加工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对轻声词的拼音标注、排版等因素是造成留学生习得轻声词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缺乏统一规范标准不利于教学是造成目前教材轻声词注音乱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放宽轻声词标准、坚持拼音的工具性等方面改革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材轻声词注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汉语中词、短语和短语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语人名的标注问题以及相关的"专名+通名"式短语词的标注问题,提出了汉语人名的标注方法.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汉语自动切词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红、白、黑"的概念意义大体相同,但它们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分析和探讨英汉语中这三种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英汉文化中语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苏玉洁 《文教资料》2020,(5):216-218
英汉语中都有丰富的颜色词,并且都具有一定的隐喻能力,不过在颜色词的范畴和隐喻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隐喻专栏的设置有助于学习者有效习得相关语词的隐喻,但是目前隐喻专栏设置于隐喻目的域词目词下的做法与颜色词为始发域的实际相违背。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范畴与调查麦克米伦词典中颜色词词目的隐喻设置,探索适合中国学习者学习颜色词隐喻的词典设置。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丰富多彩,英语和汉语是两门最具亲缘关系的学科,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良好的汉语基础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字起源和不同的文化习惯,使得它们存在知识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文字类型不同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一种方块字形的表意文字,汉语的符号记录的是语言的词与词素。因此,符号数量大,而且繁杂。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这种文宇由于书写符号少(只有26个字母),其灵活性和可塑性远远大于表意文字。二、书写格式不同汉字书写讲究字体的匀称,大小趋于相同;英语单词中,各个字母的大小写和笔顺都有严格的书写规定,它们高低不同,但错落有致。汉语不讲究大小写,英语中句首宇母要大写,专有词、星期、月份、称呼如This is a book、Japan、Sunday、April、Miss Green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语义透明度会影响学习者对整词词义的识别,但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母语者,我们以泰国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汉语词汇整词识别过程中语义透明度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语义透明度对初级水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影响较小,中级水平泰国学生的词素分解意识泛化则导致了不透明词的高错误率.我们认为被试母语的构词方式决定了被试是否具有词素分解意识,这种意识又决定了语义透明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几个词类标注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秋生 《现代语文》2006,(5):115-116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在吸收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汇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但是,有几个词的词类标注还不够准确,如"憋气""发端""廉价"和"眼红",本文根据语言事实和语法学界公认的词类划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对这些词的词类标注作了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9.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同时也为了减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负担,有必要对异形词进行规范、整理.本文对"佚事""轶事""逸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 "佚事""轶事"""逸事"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音同义词.笔者建议将"佚事" "轶事""逸事"三合为一,统用"佚事".  相似文献   

10.
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古人留下了许多汉字简化的经验与理论,或"省声",或"省形",或"通假",或重组。汉字的书法艺术促进了汉字形体的变化,把图画文字系统变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催生出一批简化字。简化字里有会意字、形声字、通假字,也有记号字、半记号字,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受汉字认知模式迁移的影响,我国学生在英语词汇习得时,重点放在对词汇书写符号的认知上,并以书写符号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这就造成英语词汇习得出现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即学生以书面符号认知词汇;以书写符号为主记忆词汇并储存于记忆区;难以在大脑皮层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制约词汇语义场图式的发展。这类负效应是导致英语习得失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汉英文字的基本单位为汉字和英文词,这一层面的对比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但是根据中国传统语言学对于"字"的重视和中国现代语言学对"字"和"词"的反思,这一对比具有理论基础和可行性。英汉文字的构成都有层次性:汉字由独体而合体;英文词由简单词而派生或复合。它们在表义上具有理据性与无理据、形象性与语法性、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区别。而汉字的基本范畴化特征,更是其区别于英文词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字拼义理论: 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使用几十个字母来拼写所有的词汇。唯一的例外,就是使用数以万计个方块字的汉字。中文能否拼音化,即废除汉字,改用一般通用的字母来书写呢?这个问题虽经百年纷争,至今仍未解决。本文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指出汉字系统在词汇水平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它切合了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中根本性的语义网络原理,具有稳固的科学基础。汉字充分利用了人脑的视觉加工能力,与拼音文字相比,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视觉文字。拼音和拼义文字是成熟、高效的人类文字仅有的两个逻辑类型,不能相互转换。汉字超越了记录口语的工具性,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汉语,使得成熟的现代汉语,必须以汉字为其书面语言,这是汉语不能使用拼音文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字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餐产生了“汉字文化圈”。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汉语拼音教学在新加坡进行了近40年,然而很多教学者对是否应该运用拼读法、是否应该及早进行,以及是否应该分词连写等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清楚。从中国汉语拼音教学的经验、新加坡学生的拼读能力以及汉语拼音的性质等方面来看,拼读法在教学上比整体认读法更简便,更适应教学对象,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功用的切实选择;从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拼音教学与汉字教学的关系等方面来看,汉语拼音教学越早进行,就越能发挥其帮助汉语、汉字学习的功用;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感基础、人脑对汉语语码的解读规律以及世界拼音文字普遍分词连写的现状等方面来看,分词连写有助于学习者划定意义单位,以更准确地理解语句、建立词的概念和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7.
汉字教学应针对汉字的特点以及西方人的认知特点展开。要让学生认清拼音文字与汉字是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字,从汉字具备表音符号的特点出发解决汉字的认读问题,教授汉字具体方法为“笔画入手,以一带多,偏旁拓展,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8.
汉字规范的成果总是能在各个朝代的字书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基于此,该文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异体字的整理情况,分析书中异体字的界定方法、来源、结构形式以及与异体字混同的其它文字关系,力求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当时异体字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以便为现代汉字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字形十分复杂,字形不同的几个字有可能是同一个字,而字形完全相同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字。因此,有必要对"同字"做一个界定。本文提出了以音义为基础的方法来界定"同字",认为凡是字音字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符号均可视作"同字",并在此基础上以几种典型的字际关系(如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同形字及同义换读)为材料来论证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字母词概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又呈现出一种将外字母直接入词的方式,所产生的新词即字母词。本就字母词产生的原因及途径、形成和分类、字母词给汉语学习使用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时字母词优劣的评价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