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尤其是三年级的习作起步教学该怎样进行,才能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乐于书面表达。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  相似文献   

4.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中段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点击其中的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谈我校在探索中段习作教学时几点成功的做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素材,特别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语句。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本次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在习作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仗,做到心中有数。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从“而实现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使学生爱写,乐写,愿意亲近习作。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口香糖的制作、口香糖的利与弊等有关知识;2.利用所查找的资料,整合资源,完成习作;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广告引入(点击课件)同学们,这是关…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一、钻研课标要求三年级的习作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原因在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不知道怎么写,积累的语言材料较少,不知道如何表达。针对这些困难,我研究了新课标对本段习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目标非常明确,对于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相似文献   

11.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12.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3.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只有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怎样让学生自信写作,乐于表达写作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条教学技巧,总结分析,以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学生在习作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我认为,最  相似文献   

18.
涂国英 《小学生》2012,(9):59-5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正的活水来。"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够重视,经常跨越了段的训练,要求过高,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