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在学科成绩上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潜能未被开发和挖掘,需要教师和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引爆这些学生潜能的最佳点,打开学生最易开启的那扇窗户,让这些原来的“差生”展示从来没有发掘出来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改称“潜能生”,是对功利教育告别的开始,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绽放出来的美丽之花。“差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以学习成绩的惟一标准去衡量丰富多彩的学生,轻率地将孩子一…  相似文献   

2.
郭树生 《上海教育》2007,(2A):110-111
“潜能生”,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在学科成绩上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开发和挖掘,需要教师和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引爆这些学生潜能的最佳点,打开学生最易开启的那扇窗户,让这些原来的“差生”展示从来没有发掘出来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曾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啊!学生的体内积蓄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跳起来,唱起来!如何让学生大胆地跳起来,唱起来呢?教学中要注意:一、挖掘文本资源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创新素材,如课文内容需补充的空白处,文章的意义储蓄的地方,文章的意义分歧较大的地方,引发学生争议的地方……这些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多抓住这些“引发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勇于标新立异,乐…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心理定势与学生的潜能开发马守忱人的智力水乎存在一定差异,这是客观事实。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属正常人的智力范围。但是,就现实看,在普通中学生中,所谓“差生”的比例还相当大,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基本上是他们的潜能在学校教育中未得到全部充分地开发...  相似文献   

5.
化学解题过程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解题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自编习题”等方法,经过这些主体发散思维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教师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这对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不可估量的。识字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法,让学生当“技术工人”,把笔画较为复杂的生字,按一定组成结构进行“拆卸”和“组装”。如第四册第12课中的“懂”字,先让学生拆成“忄、艹、重”,认识这些...  相似文献   

7.
人是潜能的人,学生是潜能的学生。并非只有“差生”才是“潜能生”,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无穷尽的潜能。教师应怀着这种坚定信念,寻求适当措施,采取正确策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尽可能充分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常把持续存有某些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叫“差生”,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叫“问题学生”或许更科学准确些。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开发利用其潜能。所谓潜能,从广义的讲,它包括“问题学生”潜在的智能和情感因素的能量;从狭义的范畴说,它特指“问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从目前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情况看,其潜能还是一块远未被认识并开发利用的处女地。其实,每个“问题学生”都有潜能。观察发现,他们中间有的有超乎优秀生的特殊潜能;有的只是自身内部能力上的某些差异,它可以在某方面具有较自己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9.
朱方 《学周刊C版》2010,(3):89-90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有少数学生掉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样的学生被称为“潜能生”。笔者试图探讨出现“潜能生”的原因,并且找出转化“潜能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以学定教”是指从学生“学”的实情和需求出发,教为学服务,使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正如学者所说:“任何教学都是在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基础就是儿童的素质,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落点(过程)和终点(目标)。””’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特...  相似文献   

11.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但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3.
信息宽带网     
“潜能测试”令人不安 最近,某地部分中学对学生进行“潜能测试”,在70分钟内,回答500个问题。这些问题类似于“你是否对物理感兴趣”“能否确定在智力游戏中胜过他人”。从资料看,题目设计是严肃的。测试的目标,是困扰过不少学生的“学文还是学理”。有的中学生原来想学理,测试后发现自己有文学天赋,转向加强文科的学习。 此举引发了争议。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测试”并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人的未来。目前参加测试的2000多学生中一部分表示,只将测试结果作为一个参考。而没有参加测试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想试一试。 …  相似文献   

14.
顾波 《江苏教育》2009,(1):61-61
如何看待教育中的“限制”流行的看法认为限制总是坏的,认为限制压抑了学生的潜能,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限制”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是有积极价值的。(一)“限制”是学生成长的“护堤”。由于学生潜能所具有的善恶等价值性区分.规定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并决定对哪些潜能加以培养、对哪些潜能加以忽视以及对哪些潜能加以抑制与排斥。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具有学习潜能、其潜能有待于教师去开掘、激发的有生命的个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反思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其潜能、促其主动、独立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的.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周老师的整节课都体现着这些理念,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人天生的潜能是积极的,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潜能就能得到实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呢?笔者认为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能量方面做到一个“突出” ,二个“结合” ,三个“合作”是发掘创新潜能的有效方法。一个“突出”一个“突出”就是突出师生互动。它能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 ,消除顾忌心理。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发表创见 ,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写“颂扬母爱”的作文时 ,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妈妈的故事。学生感到老师也和自己一起写同一篇作文 ,感情上和老师亲近了许多 ,消除了顾忌心理。无形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8.
要探索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不能不提及“罗森塔尔效应”。所谓“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由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热情关注和高期望而引起学生在智能、品行、个性上明显进步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给予我们如何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启示是深刻而多方面的: 首先,任何一种气质的学生都具有各方面的发展潜力,高效优质的学习成绩并不只是那些“天才学生”的“专利”。就写作而言,那些日常写作表现比较困难的学生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一样,具有良好的写作潜能,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有待激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教师的智慧。我在班级的建设过程中设置各种管理岗位,以达到“小老师”的作用,这些管理岗位就是我激发学生潜能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