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节 氧族元素1 下列关于氧族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属于第ⅤA族元素B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原子半径增大C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非金属性增强D .单质的熔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升高2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H2 O和H2 O2       B .1 2 C和1 4CC .O2 和O3D .SO2 和SO33 图1所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属于氧族元素的是(  )。图1 原子结构示意图4 微量硒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下列关于硒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4B .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  相似文献   

2.
题目 有原子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元素A与C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B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元素C、D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是元素A、B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的3倍.元素A为____.B为____.C为____,D为____。  相似文献   

3.
题1 有原子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元素A与C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B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元素C、D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是元素A、B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的3倍.A是,B是____,C是____,D是____(一律写元素符号).  相似文献   

4.
一、常见的规律: 1.原子结构递变规律:随着核电荷数增加:①电子层数由2层递增到6层。②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2.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N、P、As、Sb、Bi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而金属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同主族元素则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这个规律,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从上下左右四种元素确定该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中师课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作业题:比较氧、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按照元素周期律氧和氯都比硫的非金属性强,那么氧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哲学上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普遍自然规律的启示,找到一个定量的简易判断方法。我们知道:在同一主族中,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周期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在同周期中,元素随着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与其金属性、非金属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表示,式子中A为元素所在主族数,n为元素所在的周期数,R为A与n的比值,根据R值的大小就可判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R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R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R>1时,元素主要显示非金属性。如氮:R=4/2=2.5,2.5>1所以它是非金属;碳:R=4/2=  相似文献   

6.
一、考查元素的概念例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元素是指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决定的,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元素周期表来确定原子序数例1A、B两种元素中,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的种数分别为m和n。(1)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2)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答案(1)x-nx+m(2)x-mx+n归纳推测原子序数的方法1.用各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作基数规则1对于ⅠA族、ⅡA族,下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数值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Z)等于相邻的上一周期中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相似文献   

8.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呈增大趋势,为什么钠与钾的密度发生“逆转”? 在固态的金属单质里,金属原子都是紧密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的,故其密度应该跟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都相应增大,这2个因素对于单质密度的影响恰好是相反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有利于密度的增大,而原子半径的增大使原子的体积增大,这会导致密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9.
正卤素是卤族元素的简称,是周期系ⅦA族元素.该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  相似文献   

10.
元素和原子都是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明确其含义和它们的区别、联系及使用范围,对正确理解和描述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很有必要. 一、元素和原子的概念辨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总称”有两种含义:①是众多原子的集体,这表明元素是宏观的概括;②对于原子是不是从属于某元素,是不是某元素的原子,只需考虑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而不必考虑中子数,如:11H、12H(D)、13H(T)为三种不同的原子,但它们均属于同一类原子(氢  相似文献   

11.
4.考查考生应用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的知识能否正确处理有关铍元素的微粒结构、性质和位置统一的能力。铍(Be)位于周期表2周期ⅡA族,硼(B)同周期ⅢA族。依同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而半径减小,所以V_(Be)>V_B。从结构推:(?)硼的核电荷数与电子数都比铍多,受核引力大,半径变小。所以A结论是正确的。氯化铍是共价型分子,铍处于左上位置元素其金属性不突出,铍原子在分子中最外层不是8。仔细审题时发现题目有些暗示。如果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就不好说是分子了。Be(OH)_2从铍的位置可知左是LiOH,碱性、右方是H_2BO_3。极弱酸、下方是Mg(OH)_2中强碱可以推知Be(OH)_2可能是两性氢氧化物。当然比相隔二个周期  相似文献   

12.
陆军 《化学教学》2001,(12):43-44
1 问题的提出同主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教科书所给的碱金属单质密度的实验值如表 1所示 :表 1 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实验值元素LiNaKRbCs密度 ρ/g·cm- 3 0 .534 0 .970 .86 1 .532 1 .879  由表 1可知 ,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但钾的密度比钠小。究竟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变化规律怎样 ?影响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相关资料通常情况下 ,固态金属单质可视作具有相同半径的球形原子紧密堆积所组成 ,而且金属原子无论采用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海汾 《中学理科》2004,(11):2-10,94
一、化学用语 1.有关元素的概念 (1)理解元素的概念,要抓住两个要点:①核电荷数相同;②一类原子。不能说“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如:H2O、NH3、Ne等粒子中,所含质子数相同,但不能说它们属同一种元素。  相似文献   

14.
知识梳理 本专题内容出现的课标内容: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既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说明元素不是一个原子或一种原子的名称,而是一类原子的总名称.既然要“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 本专题内容出现的课标内容: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有以下关系: 1、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及其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种元素,如CO2、CuO、CaO、KGlO3四种物质中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故都属氧元素。又如Mg和Mg2+,尽管它们电子层结构不同。但核内质子数相同.因此也属一种元素——镁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一、"三素":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①元素是个总称,是核电荷数相同(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单质钠中的钠原子,NaCl晶体中的钠离子,Na_2O_2晶体中  相似文献   

19.
兰建祥 《考试》2004,(6):42-44
1.解元素推断题必用的重要关系(1)围绕ZAXn(n为化合价数)的有关关系①核电荷数(z)=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O时)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相似文献   

20.
物质结构     
知识梳理 1.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