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名师点示     
本文饱含着小作者对太湖的一片深情,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太湖的无限热爱。小时侯,“爷爷”说,太湖的水“最甜”、“最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太湖给  相似文献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崇,毕业时,我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2004年7月,带着些许感伤和无限的期望,告别菁菁校园后,我“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三尺讲台。我学的是地理专业。这几年地理学科恢复高考,所以久居“冷宫”的地理老师们也日渐受宠了,而我工作的学校更是如此。因为地理老师紧缺,我初来乍到就被视为宝了。一开学就教高二,我受宠若惊之余,心里也免不了一阵狂喜。我要大展拳脚了。就这样,怀着无限的热情和激动,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可能是我长了一张与职业极其不相称的娃娃脸的缘故,刚站在…  相似文献   

3.
风,在车窗外翻滚咆哮。突然,一滴水落在手上,咸咸的,是泪。车窗内,是无尽的寂静。当爸爸若无其事地告诉我旅游取消时,对我而言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一滴眼泪应声落下……我呱呱落地,便注定要在喝“温开水”的生活中度过。小时候,有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感到无限幸福。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希望有自己的思想“小天地”,然而父母依然如故,仍为我安排好一切,从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对我来说是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在这一年中,我学会了理解“孤独”,感受那万籁俱寂中,天地一沙鸥的宁静。想起从前的我,更喜爱四周热闹、有人陪伴,若是孤单一人,就觉心慌,无事可做,陷入对“孤独”的无限恐惧中。在一段漫长的疫情封控期内,一开始我以打游戏、看电影等方式娱乐放松,时间长了,便觉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用后来的俗语说,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琼瑶”相比“木桃”自然是极好、极贵重的“,涌泉”较之“滴水”自然也是富裕得多。然而“琼瑶”和“涌泉”的价值却不在其自身的宝贵与丰富,而在于知恩图报、心存善念、希望永存的美好人性的展现。所以有人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感动并享受这些感动的优雅境界。有了感恩之心,就能从容地面对生活,无论是幸运抑或不幸,始终心存感激,微笑以对。感恩从哪里开始?从敬畏生命开始。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一棵耸立千年…  相似文献   

6.
《好同学》2003,(4)
人一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品头论足起来。可这一“品”一“论”.便引出许多少男少女的无限烦恼。  相似文献   

7.
“到了,到了,”当我感到乘坐的图-154飞机开始颠簸下降的时候,师傅对我说,“看见下面那无际的沙漠了吗,那就是塔克扭玛干。”从窗外望去,亘古荒芜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朵朵白云的笼盖下,愈加神秘和广袤。一年前,当这片苍凉的大漠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想,在它的下面,真的还沉睡着无限的石油吗?  相似文献   

8.
张琳 《四川教育》2002,(11):40-40
有人称“人是无限的螺旋体”。人有无限的潜能。作为音乐教师,怎样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呢?我认为,应转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行生跟”的教学模式,实行“反客为主”教学,即把学生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讲起来、唱起来,以取得学习的最大效益。为此,我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变“学生适应我”为“我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由于从本期开始我区已改用新“课标”教材,学生对一些熟悉的歌曲非常感兴趣,如六年级的《同一首歌》、《红河谷》等,一看…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9,(12):31-31
1992年7月,怀揣着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憧憬,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走进了市西中学校园,并从一开始就与德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7年来我孜孜探索着师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航天员。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天空,群星闪烁,每一颗星星都仿佛是我的一个梦想。古老而神秘的敦煌壁画就孕育了中国人对“飞天”的无限憧憬。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朝年间“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  相似文献   

11.
常常在凝望中国方块字的时候兀自入神,惊叹折服其整饬而又不乏灵动的那份神形兼备的魅力。单一个问题的“问”字,就勾起人无限遐想:“门”字中间一个“口”。这不仅是发问的口,更神似人类那双无限深邃的眼眸。瞳孔虽小,却可容天地;而翕动的薄薄两片嘴唇,更吞吐了几千年的宇宙。从此一扇扇大门  相似文献   

12.
“婧婧,快来吃中药了。”一听到妈妈那熟悉的声音,我的脑袋就隐隐作痛,整个身子也像钉子钉住了一样,纹丝不动。“还不快来吃,你不要命了!”妈妈又在拼命地催我了。“哎!”又要吃这苦得难以入口的中药了,我都吃了一个星期了,现在看到那黑漆漆的“家伙”我就想吐。“算了,别想了,干脆逃难去吧!”想着,我急忙拉开门。“去哪里呀!别走!过来把这中药吃了,这可是防‘非典’的最好药物……”妈妈又开始唠叨开了。“好,放在这吧!我写完作业再吃。”以前这种“调虎离山计”可奏效了!“不行,现在就吃。”说完,妈妈已经把碗伸到了我的嘴边,看样子,今天…  相似文献   

13.
古都古韵     
程艳 《老年教育》2007,(6):44-44
开封,这座拥有“七朝古都、北方水城”美誉的千年古城,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从踏上这块土地开始,便仿佛捧起历史长卷,每一页都记录着一个隽永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黄鹤楼上     
独自一人,站在寂寂的黄鹤楼上,面对烟波渺渺大江,思索着世事的苍茫。捧读时隔千年的绝唱,感受着千年之前“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无限感慨。我意外,甚至惊叹。江水滚滚,将想象截成了一段又一段。隔江相望,汉阳树历历,因为晴川;眺望东北方,鹦鹉洲萋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地图     
从中学开始,我就对地理很感兴趣,而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面对一张地图,我能够花好几小时测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并且想象着一路的山山水水风光无限。直到今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诗学的发生,从汉语诗歌引入现代汉语及其诗学开始。近代“诗界革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但“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汉语诗歌持续发展数千年,至晚清黄遵宪“诗界革命”,一直持续的是古代汉语载体形式,黄遵宪的贡献在“我手写我口”,而这个“口”,是“六经之所无,不敢入诗篇,古人弃糟粕,  相似文献   

17.
谈“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上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孩子们的儿歌里,已有朦胧的“无限”思想。他们从“数不清”到“数不尽”,一步步地跨向“无限”的门槛。进中学之后,“无限”就以各种形式向学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地图     
从中学开始,我就对地理很感兴趣,而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面对一张地图,我能够好几小时一动不动地测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并且想象着一路的山山水水风光无限。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9.
[出新夺魁方法]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十分有限,是影视为我们展示了一片无限的时空。纵横宇宙间,上下几千年,大自然的风雨与人类的沧桑在这一方窄窄的银幕上再现或预演。各种各样的栏目,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着你,启迪着你,激励着你;让你紧张,也让你宽松;让你惕然而生警诚之意,也让你茫然而无所适从……影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你”、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视与我”类作文理所当然要摹写这种关系。人类社会错综复杂,或许你周围邪恶嚣张,贪官肆虐,你震怒,也沮丧。那么,看看《焦点访谈》,看看《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20.
我们需要鲜润的案例来唤醒心灵中的智慧之光。案例是理论的故乡,是智慧的发源地。回到案例中就可以触摸到行动的体温和意义,在对案例的涵味之中,我们可以探致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策略与艺术;可以从无限敞开、无限丰富的案例中寻觅根植于“我”的情境,面对“我”的问题的解决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