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各种学习资料很多,有些资料上的题目难免会出现差错,造成“错题”.如何对待这些“错题”,是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笔认为课堂教学应妥善对待“错题”,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这个题错了,不做”;“这个题少了一个条件,应更正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编撰了大量的教辅资料,不少资料上的例习题难免会出现差错,即造成“病题”.在课堂教学或个别辅导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这些“病题”,即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这道题出错了,不要做”;“这道题条件不足,应更改为……”;“这道题条件过强,应纠正为……”等等.教育者此时要抓住机会,让受教育者参与讨论,自主探求这类“病题”错在何处?如何更正?有哪几条变换途径?从而“变废为宝”,“变封闭为开放”.这种处理“病题”的教法不但能培养学生解开放题的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  相似文献   

4.
自习课上 ,初三 ( 1 )班的同学们在做刚发的一份数学试卷 ,我在辅导 .一会儿 ,有同学对其中的第七大题提出了疑问 .题 :如图 1 ,已知⊙O中 ,AB是弦 ,延长AB到C ,使BC =BO ,连结CO ,且延长交⊙O于D、E两点 ,求证 :AE =3ED .学生 1 :“老师 ,这道题错了吧 ?”我看了看 ,问道 :“是吗 ?”学生 1 :“是的 ,你看 ,ED是半圆 ,不可能有AE =3ED .”教师 :“对 ,是错了 .”这道题明显错了 ,同学们听说后很高兴 ,一齐问道 :“那 ,不做了吧 ?”学生太苦了 ,他们希望要做的题越少越好 .既是一道错题 ,不做也就罢了 .而转念一想 ,试卷上的题有…  相似文献   

5.
顾嫣宏 《海南教育》2014,(18):92-93
不少学生面对曾经错过的题,“吃一堑”却并不能“长一智”。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开展错题分析,教师对学生错题的分析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分析,学生的“订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分析”。订正只是“会这题”,而没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就引导学生“会一类”,当然更重要的是“会思维”。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粗心”所致。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的题也做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怎样对待学生“粗心”的毛病呢?埋怨和批评都是无济于事的。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弄清导致学生“粗心”的心理原因,并想出办法,加以克服。一、学生“粗心”的原因1、“粗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抄式题时,不是把数字抄错,就是把运算符号抄错;有的甚至上题抄一半,下题抄一半,头尾不相符;还有的把竖式中计算的正确结果,或演草纸上的正确结果,移到横式上就变了样;写递等式时把原来对的写成错的,或漏掉一部分没移下  相似文献   

7.
“错几道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中学化学氧族元素部分错题类型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8.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十白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完美”的课堂?相信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完美的课堂犹如行云流水,学生的发言全对、练习全对、就连想法也全对!我们似乎把课堂上太多的关注都放在“对”上,却忽略了“错”。如何才能做到变“错”为宝,巧妙处理错题,让错题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好帮手。下面就如何变“错”为宝、让错题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这道课本“错”题没有错□王先泽(贵州省息烽中学551100)《数学通报》1997.3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一道课本错题辨析》的文章,笔者经过仔细研读,仍然认为课本这道题没有错,而该文的结论倒是错的.为便于分析对照,将原文主要部分摘录于下:九年义务制教材初...  相似文献   

11.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2.
陈娟 《宁夏教育》2006,(12):65-65
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跟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儿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道题说:“你怎么还要圈出来?”  相似文献   

13.
【案例再现二(原文载2006年第11期下半月·行动版)】“老师,你批错了!”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几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回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去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他的最后一题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错的这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不是吗?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阴暗面,还是看光明面?…  相似文献   

15.
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儿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道题说:“你怎么还要圈出来?”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变式教学”,正因为运用了“变教学”,我国学生在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方面大大超过了西方国家的学生.但是我国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解决比较复杂的或结论开放的数学问题上却逊于美国学生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反思我们传统的“变式教学”,其“变式”往往是教师在“变”,学生在“练”,即教师由一基本题或利用条件与结论互换;或用等价条件、结论置换;或隐去部分条件、结论变为开放题;或变静态问题为动态问题;或通过类比转换等方式进行“变题”,学生则是对教师给出的“变题”进…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四期梨树同志披露的某地试卷中的一道题,简直是要学生猜谜。而且这道题的迷惑度太大,“谜面”提供的条件太少,太隐晦,怎能叫一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猜出这个“谜底”?如果绝大多数“猜”不出这个“谜底”,这道题的得分率就会低。这样的测试结果是不能反映学生成绩的正常状态的。为了测试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张庆大 《考试周刊》2010,(49):139-140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知识要求给予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记错题集这种方法,对于错题集上的东西进行汇总,并针对自己的错项出试题,同桌互考互批改;要让学生形成多问的好习惯;让学生学好知识,学会知识,会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钱华 《中学物理》2012,(2):9-11
教学中错题的价值不可小觑——因为这正是学生最大的增分点.老师通过习题错解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方法或能力上的漏洞,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不仅要求学生建立错题库,自己也在建立错题库.这是个非常好的举措,但如何用好题,各个老师见仁见智.本人经过长时间探索,总结了"六步教学法"的错题讲评模式,本文仅以一...  相似文献   

20.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攻玉”。本文拟就2005年高考中理综(化学)试卷中的易错题作一归类辩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