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7期“课例点评”栏目中的《课例 2》 ,笔者非常佩服澹台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做法 ,读后收获颇丰 ;然而 ,亦有两点想法 ,在此提出向澹台老师求教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例2》中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强 ,但是学生一直是受老师问题的牵引 ,被动地解决问题 ,能否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呢 ?比如 ,澹台老师问学生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 ?这为学生思考问题定出了框框 ,限制了其思维的广度 ,能否改成“哪些条件 ?”…  相似文献   

2.
许多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采取“问导”式的“课堂讨论法”,即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最后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讨论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依然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生从师问”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也正是时下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只重视教师“问导”,而对学生的“导问”重视不够;只关注教师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  相似文献   

3.
实践表明 ,要让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探索学习境界 ,主要是解决一个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后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贵刊 2 0 0 1年第 7期刊发的成雪华老师执教的课例 1— 2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知识 ,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例在设计上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注重学法研究等数学现代教…  相似文献   

4.
贵刊第 7期刊登的课例 2— 1 ,笔者认为余老师的处理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 .下面一一谈谈 ,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共同探讨 .1 .“复习引入”有些模式化在上新课之前 ,复习一下上节课或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无疑有其必要性 .但是本课例的“复习引入”多少显得有些模式化 .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复习而提问 ,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到位 ,否则 ,学生自会在课下复习 ,而不必浪费课堂上的时间 ;如果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提问 ,则可以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饶有兴致地在解决新问题时达到复习之功效 ,从而把“复习提问”纳入新课的有机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一、"四问一练"教学简介"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着手,不断探索尝试"四问一练"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引问、自学疑问、小组互问、课堂追问,当堂练习."课前引问"——课前发放导学案,设置引导性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支撑新课学习的旧知识或相关操作实验.2、学习新课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本,做能做的练习;"自学疑问"——自学后,学生自己提出尚未搞懂的问题;"小组互问"——同学间的交流协作活动;"课堂追问"——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知识、数学方法进行归  相似文献   

6.
某四年级数学课,教学课题是“4—1=3”。新授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说:“下面要给小朋友讲个关于秋游的故事”,接着老师问学生上次秋游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7.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1.导学,即指导与培养学生自己学。导学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安排一定时间由学生先行自学。教师可以把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设计成各种形式,如问题式、表格式、示意图式等等。比如,在教学《黄河象》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学家的假想合理吗?”然后引导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9.
陈旭兴 《江苏教育》2023,(35):16-19
为探索儿童问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路径,特以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执教的《绿》一课为研究对象,探索儿童问学课堂中如何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何用”这“四问”来驱动儿童思维不断进阶,实现儿童问学课堂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钱鑫 《中学教学参考》2014,(13):124-124
<正>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在地理课堂中采用自主互助教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课前制订导学案,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划出来,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向其他同学请教。2.小组内部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将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同时将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3.班级互助讨论。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寻求帮助。4.教师点拨归纳,课  相似文献   

11.
线性规划作为新教材的特色内容,其概念本身就隐喻着特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者把该节课设计成“问题解决”型课型,在老师引导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余占琴  陈莉 《四川教育》2014,(12):33-33
课堂上,无论老师体态如何多姿,表情如何丰富,思维如何深邃,课件如何精美,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口”,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为此,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努力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三让、三导”的课改理念.其中,“三导”是指教师变“教”为“导”,用口头语言给学生“导趣、导问、导思”,并将一节课的知识“串珠成链”.  相似文献   

13.
蒋智东 《江苏教育》2022,(67):15-18
“导问式”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导问为手段,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借助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做法。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问——敢问——善问的过程。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问”,开始只在文章的字、词表面上,所提的问题,要么是鸡毛蒜皮的,要么脱离文章不着边际,甚至是“傻问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问题情景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从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们说出任何一个数,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而当我都准确无误且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强烈的求知欲,纷纷问我:“为什么您都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学生都很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因此在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都异常主动、积极地思考.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在这一...  相似文献   

16.
于虹 《中国教师》2006,(4):41-42
想法一:教师的话成了“空头支票”。那就别说啦!1.学生做数学实验报告,老师说“等下课交给老师”。真的?不信。(嘿嘿,据我调查,凡是这样说的课下都没有做。)2.当某个小环节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老师说“课下小组讨论”。(课上怎么不解决?课上都解决不了,课下就解决了?更不信了。)想法二:为了一小片森林,失去大片森林。值吗?1.小组4人上台汇报,台下的学生眼神各异,不听,也不会听。(此环节成了4人的舞台。课为谁而上?)2.一生给其他学生出题,叫起来一个学生压根就没听见题的内容。(如果该生没有被叫到,是不是就被忽略了?像这样的学生究竟有多少?…  相似文献   

17.
读完“一元二次方程”的四个课例 ,感触很多 .四位老师在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 ,做了积极的努力 ,特别是在新知识导入的情境创设方面 ,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无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如课例 1中学生 12 ,课例 3中学生 2 ,课例 4  相似文献   

18.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19.
一、初一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初一学生大部分达不到小学1—2级课标的水准,面对新教材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以兰州七中为例,今年划片进入该校的小学共是四所,其中只有30%的学生基本达到小学1—2级课标的水准,其余70%的学生虽说是学过,但不具备1—2级课标要求的基础(小学阶段基本掌握600—700个单词的词汇量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零基础英语”的学生怎样才能适应3级课标的教学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两极分化现象就可能提前出现。2.新教材虽说是针对“零起点”的学生备…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山东临沂一中(276003)史玉春化学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不善于教学生学会问。古人说,启发学生要“导而弗牵”,如果老是教师提问,无异于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