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2.
关新铭 《钓鱼》2004,(11):24-25
当前,悬坠钓法虽有竞技和休闲之分,但均是从“台钓”(长脑悬坠底钓法)衍化而来的新生事物。特别是悬坠休闲钓法的出现,使全国广大垂钓者眼睛一亮,为之一振。这是因为它是从高高在上的“高精尖”技艺,在充分吸收古老的传统钓法种种长处之后,以新的形式和新的姿态走近了寻常钓鱼人,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刘定龙 《钓鱼》2008,(20):26-27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安泉 《钓鱼》2005,(4):28-28
在自然水体玩休闲悬坠钓,只要有鱼讯,基本上都是信号很实的傻瓜鱼。而在专业的竞技塘里,鱼讯的识别需要真功夫。冬钓的信号本来就小,鱼钓猾了后的信号能让别人连连上鱼而自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相似文献   

5.
刘定龙 《钓鱼》2005,(14):19-19
悬坠钓专用钓具和休闲钓普通钓具的区别除价格以外,在性能方面主要是精确度和可靠性不同,以及由操作方便程度不同而造成的速度快慢不同。我们平时玩休闲钓,不求有特别高的速度和精确度,传统钓的钓具和一些好的做法,照样可以用于休闲悬坠钓。  相似文献   

6.
王庄年 《垂钓》2004,(2):25-25
悬坠钓法是由台湾钓手练好的,却是由大陆钓手用活的。那么作为普通钓鱼人的我们,能不能在休闲钓中把它用好用活呢?  相似文献   

7.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任志新 《钓鱼》2004,(16):26-27
究竟如何正确评价悬坠钓和传统钓的优缺点,如何准确预言悬坠钓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理性地看待钓法之争:悬坠钓结合了各种钓法的精华,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但决不会取代其他钓法;“悬坠钓横扫天下”的观点既不符合中国休闲钓鱼为主的实际,也不符合参加国际(淡水钓)比赛我国尚处在落后地位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10.
台钓变脸     
管察 《钓鱼》2013,(7):6-7
坠钩沉底是为了钓底层鱼。坠悬起来后,钩的情况变了,既有两钩卧底,一拖一触,又有下钩触底、上钧离底,两钩离底。与底坠相比,悬坠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而后两种情况是底坠没有的。由此引出的钓离底、钓定层、钓行程、钓一标深等等都是钓手根据鱼情作出的适应性变化:然而以鱼获为追求的野钓、休闲钓即使采用悬坠钓组,也是你中有我,灵活着该怎么钓就怎么钓。  相似文献   

11.
子牛 《钓鱼》2004,(14):37-37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悬坠单钩钓,再说悬坠双钩钓,似乎是因为“悬坠“归宗“台钓”来一番求证,就像中国足球落后世界而考证蹴鞠为足球鼻祖一样。后来又有人针对悬坠的”悬“发表高见,说上移浮标延长水线到坠触了底就不是悬坠,而是和传统钓组~样了。最近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浅议‘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我问钓鱼人对这样的争论,你们有兴趣吗?回答是摆弄几个名词,唬人!  相似文献   

12.
任志新 《钓鱼》2004,(3):16-16
悬坠长脑线的悬坠钓法以其先进、高效、轻松的钓法风靡金国的竞技赛场。坠沉底的传统钓以简便、万能、低消耗深受广大休闲野钓爱好者的青睐。两种钓法如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就是笔者近来经常研究、实践的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4,(19):32-32
我们把坠带着钩落在水底的钓组称为“坠钩平底”,因坠离开水底而称“悬坠”。然而称坠钩平底为“传统”,却不肯将对应的悬坠叫“现代”,究其原因是“传统”也能使坠悬起来,悬坠能不能代表现代还难下结论。然而,把过去的坠离开水底和现在的悬坠钓组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因鱼漂不同而在鱼讯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是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去解释的。  相似文献   

14.
温和 《钓鱼》2007,(3S):12-13
我们知道,悬坠钓来源于台钓,台钓包括了一整套技法和理念,只是由于台钓的名称原意是“台湾的钓法或台湾传入的钓法”,和具体的钓鱼方法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资深钓鱼人才从台钓的特点中抽出“悬坠”的特点来代替台钓这个词,悬坠钓的含义和台钓中具体钓鱼的方法是一致的。它包括:短竿、细线齐竿长,大肚细尾浮漂(标),悬坠,无倒刺双钩,雾化面饵,诱钓同步等技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5.
悬坠钓从台湾引进大陆以后,带来了整个钓鱼运动的革命性的进步。大陆众多钓手在实践中特别是竞技比赛中,把台湾钓手程式化的钓法与传统钓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实用的竞技钓法。作为悬坠钓的核心——浮漂的使用即如何调漂,越来越为广大钓手所关注。从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到王佩珩先生的《悬坠完整调漂法》、  相似文献   

16.
之晔 《钓鱼》2004,(16):28-29
钓了50年鱼,估计视力衰退已看不清标尖动作的张铨先生说,悬坠不能颠覆沉底钓,并用“老年钓协的小型比赛中我采用悬坠钓获第一名”来证明自己对悬坠钓有相当认识。笔者从1989年认识悬坠钓组.十几年来与数十名垂钓大师接触,感慨之深是前30年的鱼都白钓了。特别是在程宁以二力平衡说解释悬坠.吉彦军、化绍新用钓跑铅解决了猾鱼咬钩微弱的难题之后.对悬坠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大禄 《钓鱼》2006,(19):14-16
近几年,对一种钓法研究、探讨的深入、持久、广泛程度,悬坠钓当数第一;而悬坠钓灵敏度问题,又是研究悬坠钓问题当中的重点,其时间之长,文章之多,观点之丰,亦当数第一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当初谈及悬坠钓时,首先就是从灵敏度问题切入的。认为悬坠钓之所以比“传统”钓先进,就在  相似文献   

18.
黄旺意 《钓鱼》2007,(7S):16-16
悬坠钓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现在越来越被许多钓友所接受,在休闲野钓中时常可见它的身影,它与传统钓法相比各分秋色,悬坠钓法被引进之初始称”台钓”,主要是用于标准池的竞技比赛。经过一些细心的钓友在实战中不断改良、充实、细化,其技法的内涵进一步得以提升,把它用之于休闲野钓,亦有不凡的战绩。  相似文献   

19.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20.
李学成 《垂钓》2005,5(7):23-24
提起单钩钓法,很多钓友总要将其与传统钓联系在一起。笔者没有接触悬坠钓法之前,在钓鱼时曾尝试过将单钩子线长度确定在6~15厘米,用去掉别针的小转环来连接主线和子线,试验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来看,这种钓法从外观上看已经近似于现在的悬坠钓法。实际上,我这里所说的单钩钓法既有别于悬坠钓法,和传统钓也有区别,而且这种钓法能非常灵活地演变成单钩沉坠钓和单钩悬坠钓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