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谨慎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所采取的一种原则 ,它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要求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要求会计人员在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 ,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 ,即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 ,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 ,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润尽量少记或不记。这样 ,从谨慎原则的运用来看 ,它对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都具…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所谓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办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虚增盈利或夸大业主权益的比较谨慎稳妥的作法。把稳健原则正式列为我国处理会计事务的一般原则,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种作法将促  相似文献   

4.
1稳健性原则的内涵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稳健性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会计确认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看,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从会计报告看,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可见,稳健性原则面对不确定因素要采取“稳妥小心”、“过犹不及”的态度,这是其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土壤是市场经济环境,它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本能反应,这是其二。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稳健性原则的内涵。2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其基本要义是:“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即不预计财产的增值。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  相似文献   

5.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的态度,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尽量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因而研究该原则的把握和运用,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谨慎性原则及其会计方法《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6.
1 稳健性原则的内涵   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常表述为“充分预计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其内涵是不可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而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避免经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从而保护企业的种种利益。这一原则,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各个国家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并被广泛运用于会计准则之中。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给企业经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会计事务和国际经济社会的接轨日致完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在我国经济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地核算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费用,充分估计到自身的风险和损失,谨慎性原则最典型的运用主要是加速折旧,计提坏帐准备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熟抵法计价,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利有弊,企业要根据处所的环境,分析自身的内在因素,正确,合理地应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稳健原则,它是一种修正性惯例.谨慎原则的核心是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去考虑可能的效益.那么既然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就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估计(估价).估计(估价)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只有当所选方法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谨慎性原则.否则,谨慎性原则就成为随意扩大损失、压低利润的“合法”理由.也就是说企业在运用谨慎原则时,对资产计价尽可能从低;对负债计价、费用列支尽可能足额;对收益尽可能限于己实现为准.这是一种对企业负责保证其经济基础巩固,避免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意外风险的措施.这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为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健康地跻入国际市场.因此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谨慎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合理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因此,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稳健的会计政策,加强会计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合理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传统收益会计理论的改造和发展,也是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在收益会计中的运用。综合收益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观,其计量直接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在符合财务资本保持理论基础上,有效改善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合理考虑不确定因素为特征合理采用稳健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会计原则,避免少计资产多计负债,少计收入利得,多计费用损失,将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都列为业绩并分开列示,是传统财务会计原则运用的进一步延伸。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电力企业也不例外。面对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经济环境,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亦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作为会计核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14.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的会计理论及实践中,论述和运用的较为广泛,而配比原则谈论得较少且不规范。直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配比原则才在会计领域中有较多的论述。至于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想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有利于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践的指导。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较为流行的一种定义是,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既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这个定义对确定收入、费用归属期的标准表述得较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会计核算将“损失”融括在“费用”之中,与会计应分辨和揭示企业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地指挥、调节和监督财务信息的目标。单独核算“损失”,专门制定“损失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充分披露原则与会计假设等在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含义都要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在实务实践中,实务实例的操作会使会计基本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存在问题,通过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实务和新的经济环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存在共同点,即在资产发生减值及损失实现前,估价减值的损失及减值的金额。但其计提标准、计提方法及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在会计上这种做法叫备抵法。这样,可以使得估计的由于资产减值而形成的损失或费用与当期企业取得的收入相配比,而且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资产项目列报的金额更准确、真实,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用性得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作出更好的或稳健的预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会计核算将“损失”融括在“费用”之中,与会计应会辨和揭示企业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地指挥、调节和监督财务信息的目标。单独核算“损失”,专门制定“损失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计基本原则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充分披露原则与会计假设等在传统会计模式下的基本含义都要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在实务实践中,实务实例的操作会使会计基本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存在问题,通过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实务和新的经济环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军 《职业技术》2006,(10):134-13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资产的不断更新,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各种因素造成资产减值也给企业造成损失.有些是明显的,如机器设备。有些是潜在的如长期闲置,市场变化等。对于这些损失,财政部在正式发布的财会[2000]25号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昔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应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