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听了《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我对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片段一:师:这首诗的确写得好,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叶绍翁最初写这首诗时,最后两句不是这样的。(出示诗句)生:(比较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开得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品味一下,修改后的诗句好在哪儿呢?生:原来的诗句只是向我们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而修改后的诗句还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压制不了…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3.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在古诗剑作中,有这么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现象:一首诗往往脱胎于前人所作,但因超越了前人而成为传世佳作。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便是一例。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最后两句互为因果,互相映衬,极其形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色,诗意蕴藉,富有哲理,历来被誉为写景名句,为后人所传诵。其实,这首诗的景色早在唐代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中出现。请看:“一枝红艳出墙头,墙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像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大家熟识的名句,这两句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殊不知这一名句却是从前人的诗句中点化而来的。唐朝温庭筠《杏花》诗中就有“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句;吴融《途中见杏花》诗中也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上行人正独愁”句;宋朝陆游《马上作》诗中也有“杨柳不折春色断,一枝  相似文献   

8.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9.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10.
胡秀瑾 《现代语文》2006,(11):29-30
叶绍翁,南宋名诗人,以七绝称。他的《游园不值》一诗古今传诵,备受称道。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引用的名句。这两句诗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前人咏春色而以红杏出墙亦不少。如与作同时代的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偶题》:“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的《马上作》也曾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之句。  相似文献   

1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流传千古。我有时朗诵着这人人皆知的佳句,便会不由得想起一户人家的景色来。  相似文献   

12.
春风来了     
春天来了,还记得一句诗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Spring's colours fill the garden but cannot all be contained, for one spray of red apricot blossom peeps out from the wall.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第五课<古诗二首》其一)这首七言绝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佳作。诗人先叙事后绘景,寓情于景,描绘出一幅“红杏出墙图”,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特别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寓理于景,更为清新、警辟,充满诗情画意,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相似文献   

14.
宋微 《现代语文》2007,(3):109-109
"红杏出墙"出自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该句脱胎于陆游《马上作》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本形容春意盎然,新生的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而现多用以比喻妇女偷情,那么它为何会具有贬义呢?  相似文献   

1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系唐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诗句。这句诗也在人民中广为流传,“满园春色”“出墙红杏”已成为口头和笔下的习惯用语;它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满园的花草树木争长竞放,扩展伸延,小园实在容纳不下,紧闭柴门也实在控束不了,一条红杏累累的杏枝不得不伸出墙外。  相似文献   

16.
近读宋诗,颇受启发,品味之余,摘句以附新义,与同行共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这两句引自叶绍翁《游园不值》。在学校工作中如何处理“春色满园”与“红杏出墙”的关系,这是大家经常讨论和关心的问题。应该说只有满园  相似文献   

17.
一口气读完了数十万字的《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秦汉断代史专题研究》,犹如喝过一杯浓郁清香的醇酒,沁人心脾,可回味思索的东西太多,一时似乎理不出头绪。但是,有一个直感,就是想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用它来说明、形容今天的徐州师院老、中、青三代辛勤研究的状况和成果,大概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8.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中,点化运用最多。不过,其中有的点化得好,青出于蓝;有的却是东施效颦,点金成铁了。点化得好的,有下述种种情况: 一、联想更深远。南宋陆游曾在《马上作》中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稍后的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将此点化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个“满园”,一个“关不住”,一个“来”,使人想到的就不单是杨柳、红杏与春色的关系了,那浓郁盎然,充盈活跃的春意简直使人有扑面之感;而且还不由使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关不住”的,难道仅仅是“满园春色”和”一枝红杏”吗?  相似文献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