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闲广场     
春节话春联春节是炎黄子孙一年中最隆重、历史最悠久的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每逢过年,人们用桃木板刻上传说中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  相似文献   

2.
温得位 《农村教育》2005,(1):127-127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史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萘、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所以古代老百姓就有在除夕时画二神在桃木之上,悬挂于大门之外,用于驱鬼辟邪。当时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永在除夕时令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他还亲自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幅对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相似文献   

3.
春联     
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时贴春联,两条大红纸上写着神采飞扬、对仗工整的诗般雅句,在左右门框或是门柱上一贴,喜庆吉利,热闹火爆,情趣盎然。春联的来源和形成,是从古代用两块桃木板画门神开始的,到了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写对仗的诗句,出现了第一副春联。宋代王安石的名诗《元日》中,仍吟咏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代还用桃木写春联。  相似文献   

4.
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或“楹帖”。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当时人们为了祈福除灾,用桃木削成板,上刻咒语,以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诸事如意。公元900多年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又推广在楹柱  相似文献   

5.
元日:正月初一,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后来开始在符上写联语,由此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干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6.
春联史话     
1981年2月5日,是我国辛酉年春节。这一天,城乡人民都将在门上张贴大红春联,并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我国从何时开始有春联的? 远在汉代以前,我国就有了春节贴“门神”的风俗。那时,每年“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从汉代开始,又出现了正月初一在门上悬挂“桃符”的风俗。据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淮南子》记载,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一共两块,上面分别写了“神荼”、“郁垒”二神  相似文献   

7.
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怎么来的,你可能不知道吧?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术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u)和郁垒(lei)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  相似文献   

8.
《花城》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们也贴春联,但是谁想到‘岁月逢春花遍地,人民有党劲冲天’、‘跃马横刀,万众一心驱穷白;飞花点翠,六亿双手绣山河’之类的春联,和古代的用桃木符辟邪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之处呢!”要讲清这句话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桃木符,为什么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为什么桃符和春联发生了联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联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现就有关对联知识介绍如下。一、对联的起源对联将汉语特有的节奏韵律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具有独特的美质。对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最早用于庆祝春节,叫春联。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片做成的,上面书写除祸祈福的话,悬挂在门旁以避鬼驱邪。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  相似文献   

10.
诗里小知识     
<正>春节挂的桃符是什么?桃符是周代悬(xuan)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古时候人们认为它是百鬼畏惧(wei ju)的东西。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这便是春联。到了宋(song)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  相似文献   

11.
春节与春联     
正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那么,桃符又是从何而来呢?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13.
楹联,挂在或者贴在柱子上的对联,也泛指对联。其历史悠久,如清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所述:“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所谓“十字”,就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联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4.
除夕守岁     
正除夕,民间俗称"三十晚上",是阴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名"除",就是去旧更新的意思。过去在济南,除夕这天家家"易门神桃符春帖,遍地撒芝麻秸,陈设供果迎祖先。是夕群寿,燃爆竹,家人设酒守岁"。除夕更换桃符的习俗起自春秋时代。到了战国,又有人以桃木刻人,置于门侧。由于刻桃人很费功夫,人们就索性在两块桃木  相似文献   

15.
桃符题辞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东海度朔山上的大桃树,神荼、郁垒于树下检阅百鬼,对与人为害者,即以苇索缚之,执以食虎。桃木被赋予了一种辟邪镇妖的特异功能,所谓“桃者,王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最早楚以桃木像形来镇邪辟妖,后又进一步在桃木上刻写题辞,把心愿行之于文,亦称桃符,这就是楹联之始。  相似文献   

16.
秦牧的《花城》,文情并茂,颇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采,这与中国年节风俗的入文,不无关系。今略作小介。贴春联:相传五代以前,古人对某些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不理解,误认神鬼作祟,过年时多削桃木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朱条,分列左右门户,以驱鬼怪。这种桃木条便是“桃符”。《燕京岁时记》有述:“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后蜀  相似文献   

17.
巧联拾趣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它最初题在“桃符板”上,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曾写道:“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板”上刻的是两尊门神像,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神话传说中说是能够驱妖辟邪。据(《蜀椿杌》载,有一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挂干寝门,“以其词不工”,  相似文献   

18.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3,(A5):14-15
<正>中国人非常注重传统节日,尤其看重春节。在春节的习俗中,贴春联是不可缺少的节目。那么春联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  相似文献   

20.
对春联     
春联,我们并不陌生,春节的时候,千家万户都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多是歌颂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健康长寿以及生意兴隆,家庭幸福美满等。下面向广大师生诚征的是数学春联,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创作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