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年冬,我们成功地采访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商洛的这一重大新闻,并写出两篇获奖作品:其一.我与两位同行联合采写的广播新闻《总书记心系贫困山区农民》连续四次获奖——’95年度商洛地区广播新闻一等奖、商洛好新闻二等奖、陕西广播新闻二等奖、陕西好新闻三等奖;其二.我写的通讯《总书记翘起大拇指》于1996年荣获由中国记协国内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凡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某处有好新闻,可偏偏有关方面不准采访,当事人拒绝采访,或是你没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不应有“旱湾死角”──德阳日报“周末特别采访”收获体会《德阳日报》钟克勋1995年5月,《德阳日报》与国家双休日同步推出了“周末特别采访·边远乡镇写真”特别栏目,旨在通过特定的方式加大新闻的辐射面,激发记者将新闻采访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  相似文献   

3.
两年的刊授学习结束了。《新闻知识》伴随着我度过了两个春秋,帮助我自学了12门功课,辅导我发表了20多篇新闻稿件,单位还请我当新闻宣传报道员,当地一家电视台的记者也对我进行采访。所以谈收获,讲体会都离不  相似文献   

4.
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里──采写《孤岛烛光》一得南充日报社吴奉天通讯《孤岛烛光》分获1996年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我作为到报社工作刚满一年的年轻记者,有作品能获此鼓励,实属幸运。细想采写此稿的体会。使我更加深信王充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没想到,我的第一篇新闻竞登在了《解放军报》第一版。那是1993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新华书店购书,碰见书店经理,随便聊起了军事类图书的销售情况。经理说,这两年军事书籍很畅销,并给我列举一些具体数字。我忽然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通过军事书籍畅销,可以反映人们国防意识的增强。随后,我又去几个个体书摊那里进行采访,连夜写成了《孟津军事书籍畅销》一稿,寄出去没多久便登在了《解放军报》一版上。这仅有百余字的短稿,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搞新闻必须处处留心。新闻,留心则眼中有,不留心则笔下无。关键在于留心@王兴民…  相似文献   

6.
我的几点感想李梦莲今年10月,是《新闻战线》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编辑部的同志请我谈谈在《新闻战线》工作的经验体会。我干新闻这一行有50个年头,在《新闻战线》就工作了40年,也可算是“元老”一个。经验体会谈不上,感想倒有一些。第一个感想,就是在《新...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案头必备的刊物之一,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我读《新闻记者》杂志有三种读法:一是粗读,就是将所有文章先过目一番;二是细读,主要是读我特别喜爱的采访体会、新闻作品评析和新闻写作知识 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针对性强,帮助更大、更实惠;三是集读,就是将我阅读过的《新闻记者》杂志 中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文章和资料 复印下来,自编成《新闻写作实用指南》剪贴本,以备 查考。有时一些基层单位要我去谈谈业余新闻写作 体会,剪贴本又成为我讲课的“好帮手”。 记得去年我家…  相似文献   

8.
我在县级广播部门干了18年的新闻采访工作,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要说体会最深,收效最大,莫过于在采访中和被采访者建立真挚感情,交朋友;否则,就难以捕捉到活生生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新闻专稿《茶店飘香》的采访过程是我难以忘怀的,这篇稿在1984年优秀新闻稿件评比中,先后被北京市广播系统、北京市好新闻评选,全国广播系统、全国好新闻评选评为一等奖。这篇稿能够在数以万计参赛稿中脱颖而出,不仅是我和我们昌平广播电视局全体同志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荣获开封日报社通讯员好新闻奖,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惊喜之余,体会到通讯员要脚踏实地写新闻。学习求“细”。各类报刊我都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自名“珍珠集”的小本子成了我的“随手宝”,里面记有“好标题”、“好导语”等,还粘贴了很多“好新闻”报纸剪样。现在,已存放近30本。我连续三年自费参加了开封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地学、细致地钻、不停地写。心诚则灵,仅2001年,在《开封日报》等刊发稿件就40余篇。采访求“实”。《王庄村的民情夜谈会》被开封日报社评为通讯员好新闻,采访时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10.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蓝鸿文先生的《新闻采访学》,我感到这是新闻采访学的最新成果,也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的必读书。 新闻采访学是探讨新闻采访实践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在新闻学中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问。长期以来,这方面的著作出版不多。据笔者所知中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著作是《京报》社长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读者评刊     
《新闻爱好者》帮我成长我在商城县广播站搞通联,编专题,有时还采访。工作之余也向上级新闻单位投寄点稿件。但用纸率极低。我认为自己一没送稿机会,二没熟人,投稿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停笔5年没有向外投稿。《新闻爱好者》公开发行后,我仔仔细细地阅读。新闻前辈、中青年记者的成长道路和基层通讯员坚持业余写稿的事迹激励了我,深入浅出的新闻采写讲座和好新闻作者谈的体会,使我入门有了引路人。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一次,我采访逮捕扒车越货团伙的大会,按常规,发个大会消息就行了。我没有那样做,而是用大会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周胜林长期以来,新闻界有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困扰着我。这个课题就是: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我在复旦大学担任新闻教学研究工作已有34年,一直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近几年则主讲过《名记者与作品研究》《高级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记者...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县邮电局王前哲:我1986年元月从县邮电局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要我学习写新闻,反映邮电建设和邮电职工的生活与工作。我文化太低写新闻谈何容易,得找个好老师辅导。于是,我选择了《新闻与写作》并补订了三个季度。那年,4月份的刊物一到手,我就从头到尾的阅读,思考;搞清了新闻还有5个要素等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讯员谈体会和《新闻来稿评析》等栏目的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开始学习采访,收集素  相似文献   

16.
武晓华 《新闻界》2001,(5):62-62
“七分采访,二分思考,一分写作。”十多年新闻工作日积月累的磨练,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通过对巴中农村的采访,更使我领悟到: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去年3月,我在巴中农村采访了半个月时间,写出了连续报道《大巴山的脊梁》和《历史性的跨越》(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纪实上、下),刊登在《精神文明报》2000年3月21日和3月23日头版头条。此报道荣获2000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七分采访”强调了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指…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18.
我是新闻摄影战线上的一员新兵,走上新闻摄影岗位只有一年半时间。去年五月至八月,随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到西藏羌塘高原进行了一次大型野外采访。三个月行程三万多公里,拍摄照片上千张。回社后,除在今年一至四期《陕西画报》上发稿五十八张外,其中《羌塘高原上的野生动物》(组照)获全国新闻摄影银牌奖;《错鄂湖鸟岛》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举办的《祖国新貌》一等奖;《童年》入选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影展。回忆这次采访,感触颇深。在这里,仅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想起发表在1991年10月25日《南阳日报》上我写的社论《定了的就一定要办好》,被评为当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的事,心里依然非常激动。时任河南日报副总编辑陈锐对我说:“地市报人员所写社论能在省级评奖中获奖,不容易。”回顾这篇言论写作的实践,我的体会是:采访调研重于写作,谋篇要胸有全局,语言贵在朴实,论证应具有风格。在深入采访中挖掘思想写新闻需要调查研究、深入采访,撰写社论更要重视调查研究和采访。社论,大都是命题作文。对作者来说,这种采访不仅应是详尽的,而且还需经过深思熟虑,从中挖掘出蕴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素材。1991年…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最基层的通讯员,虽说有10年的写作时间,但长期来不知有《新闻三昧》刊物,2000年我由宣传科调到团工会,主管通讯报道,才认识《新闻三昧》。通过一年来的接触,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有点相见恨晚之感。《采访生活》增长了我的采访技巧;《业务研究》帮助我克服了写作上的弊病,使我的业务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采写经验谈》的经验、《我们的同行》、《记者手记》等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新闻夜大学·专题讲座》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