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一道几何题,给出2006年部分地区的一组相关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坤玉 《数学教学》2014,(12):41-43
2014年高考上海卷理科第22题是一道解析几何题,给出了新概念“分隔线”,要求即时学习理解,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研究方法探讨曲线的新性质.本文从高考题出发,对分隔线做一些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给了我一道他当时应聘工作时的试题,学有所成的他对这道题记忆深刻、无法忘怀,希望我这个当老师的能给我现在的学生做做.我从一个老师的理解角度比较顺畅地求出了几个“解”,感觉这的确是一道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好题!于是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学生去做,并在不久后的公开课上引用了这道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道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把题目的答案找出来,为解题而解题,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深层次的训练和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想尽办法让思维呈立体状,由点到面,通过解一道题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尽可能让一道题目变得更丰满,知识容量更大,同学们收获更多.如果恰当运用“一题多解”这种策略,就能很好地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给予题又叫材料阅读题、化学情景题.这类题情景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在近几年的巾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且分量越来越大,成为中考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一题多解是一件有趣的事,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但有些同学往往在提出一种解题方法后,就思路“枯竭”.其实,只要对自己已有的解题方法做恰当审视,然后结合题目相关条件大胆联想,就能找到解题的许多方法.现以浙江省2008年数学竞赛(初赛)的一道几何题为例,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7.
很多几何题,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我们若能巧妙地对它进行拓展、引申和变换,做到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用,这些题目便会放出奇光异彩.本文就一道几何题,谈谈它的变式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能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封闭题,将它开发成开放题,化封闭为开放,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以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为例,浅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体会。例比较58与47的大小。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十分常见的题,其结论是惟一的:58>47。在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观下,这是一道封闭题。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理念的指导下,可通过开发、改编,把这道封闭题变成一道开放题。1.改变设问,化封闭为开放出示58与47两个分数后,提问: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的?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资料上都能见到下面这样一道力学题及其解答,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朝晖 《考试周刊》2012,(66):58-59
一道数列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定位分析其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方法经过不同的解题过程得出相同的结果,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题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本文以一道数列题为例,详细说说它的三种不同解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了等腰三角形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后,由于知识面的拓宽,解题思路的增多,有时一道习题由于不同的思路可有多种解法,或基本采用同一种方法可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是“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精讲一道题指导一类题梁月友题不在多而在精,一道好的数学题,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解题时,要从思路和方法上多加分析、总结,精讲一道题,指导一类题,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本文选了一类几何求比值的题加以对比、分析,意在抛...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竞赛解题思想方法知识宝库中,经典的思想方法有对偶原理、分类原则、两次算、函数构造法、极端原理、抽屉原理等等.在介绍这些思想方法时,需分门别类地举例说明.每一种思想方法都有自己特意设计的例子.由于解题思想方法的差异大,很难有一题多用的例子,即很难找到一道典型竞赛题适用于多种解题思想方法的介绍.如果能有这样的例子,那么多种解题思想方法在同一个例子上的切入突破点的差异比较,将显得十分有趣,对思路开拓的启发也更具意义.“一题多用”是“一题多解”在更高层次上的跨思路的探讨.本文将用一个例子统领对偶原理、分类原则、两次算、函数构造法以及极端原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永恒的思考主题。其实,教师只要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合理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让每一道例题或习题充满趣味,沟通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雄 《物理教师》2006,27(2):62-64,M0003
近年来,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要位置,能力题包含基础知识.但更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过程(状态)分析.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就是一道能力立意的好题.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相似文献   

17.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练习一题多解能激发潜能,提高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用机器证题     
初中同学中的“数学迷”们,谁不喜欢几何哩.几何证题.变化万千.看起来似乎难于下手的一道题,只要在图上添上适当的辅助线。往往就云开雾散,妙趣横生.正因为几何证题变化万千.所以也就不好做.难就难在看不出一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下面以一道题为例,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多种方法设未知数解应用题.  相似文献   

20.
解完一道题后,习惯好的同学往往要检查推理是否严密,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做既应该也必要.但我们是否就此止步,还是想做得更多更好呢?如果我们每解完一道题后都有所思——解后反思,有所悟——解法反悟,从而有所得,那么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必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