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与幽默     
《新闻界》1994,(1)
新闻与幽默幽默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它引人兴味,逗人发笑。虽然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但是不喜欢幽默的人却几乎没有。幽默之于新闻,犹如佐料之于佳肴。幽默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曾说过:“我们丰富的经历告诉我,如...  相似文献   

2.
幽默,是一个外来译音词(humour),英语中“humour”的意思是“会心的微笑”、“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幽默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法国作家萧伯纳曾高度评价幽默的作用,他说:“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中的幽默更为重要。那些以幽默风格见长的主持人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像王刚幽默中的张扬感,窦文涛幽默中的自由度,李咏幽默中的煽动性,刘仪伟幽默中的椒盐味都给观众留下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和值得回味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吴成义 《新闻前哨》2003,(11):26-27
幽默新闻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报道体例。它与其他报道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以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形式、开放的手法,反映具有幽默感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以笑醒人,发人深思。通过对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已见诸报刊的新闻进行比较与分析,幽默新闻按所报道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政  相似文献   

4.
曾致 《视听界》2004,(5):50-50
幽默,英语写法是“HUMOUR”,是指“会心的微笑”。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幽默可能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幽默是一种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社会地位、人人皆可为之的社会现象。幽默是人类的特有产物,是智慧灵光的闪现,对幽默的摄入量和释放量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幽默,以逗笑的形式来表现富有情趣、智慧的美的生活内容,从中反映出审美主体感悟和表达这些生活内容的能力。节目主持人一旦具备了幽默的意识,掌握了运用幽默的原则,拥有了释放幽默的能力,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定然能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由衷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幽默是一种美,一种智慧。运用幽默手法写新闻,不仅能使新闻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而且还能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余地,使读者受到教益,得到美的满足。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幽默呢? 善于捕捉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本身具有的幽默感,使新闻作品幽默起来。比如,晚报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1987年5月,张爱萍同志出国访问。途经开罗,参观苏伊士运河。午餐时,张爱萍同志要新华社记者给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指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含意深刻的内容。在新闻写作表达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幽默语言、幽默风格的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中幽默的运用,并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是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巧用幽默手法,可以使新闻写得更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效果。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你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家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姑娘…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人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幽默带来的笑声,哪儿也少不了,哪儿都不会拒绝。新闻标题也一样,幽默的标题语言,会让人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对新闻内容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对于供人在晚饭后的宽松气氛中阅读的晚报,幽默新闻标题的作用更为明显。近年来发行量巨大、深受读者欢迎的晚报如《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都很善于在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批评报道等领域使用幽默标题。  相似文献   

8.
雷淑媛 《兰台世界》2007,(13):51-52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幽默的领袖.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感是最能引人兴致,呼唤情趣的.有了幽默感,就增强了亲和力和征服力;有了幽默感,就能使环境气氛和人的情绪活跃起来,就能够使交往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毛泽东的智慧、知识底蕴、学识水平、文化修养,成就了他幽默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性质决定,新闻语言忌修饰夸张。而在报道某些社会新闻时适当运用表述上的幽默,则能准确而形象地勾画出事物的特征,引导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刊登在1998年3月5日《羊城晚报》第九版的新闻述评《谁在“风风火火闯九州”》,就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此文报道,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还没有出磁带的情况下,北京复兴商业城的音像制品柜台就举行了“水浒专辑首次上市”的销售活动,“‘李逵’睡得正香,‘李鬼’已经在风风火火闯九州了”。精当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引发的是忍俊不禁之后沉重的思考。 幽默的本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它也可以运用影射、讽喻、双关;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运用幽默手法比较普遍。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新华社撰写的许多评论,笔调幽默,语言诙谐,堪称时评写作幽默手法的典范。但是,并不是在表述所有新闻事实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幽默手法,如果在报道重大而严肃的政治、经济、军事新闻时也“幽”它一“默”,在传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自然发生急剧变化时也用曲笔,新闻的社会价值会被曲解、误解,造成误导。一则雷电击死人命的报道,如果单纯追求生动幽默,用“雷公发怒”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运用幽默笔法写就的新闻愈来愈多了,这也可以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收获。在新闻中以幽默的魅力,冲破死板枯燥的写作模式,给新闻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又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刻性。那么,何谓幽默?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有位漫画家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幽默的涵义和特征。他也说,幽默不仅要有趣、使人发笑,还要有所含蓄,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使人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的含义,和一般的滑稽逗乐不同。笔者认为,用幽默笔法写新闻也必须掌握准这一点。有  相似文献   

11.
黄团元 《青年记者》2009,(19):79-79
萧伯纳曾经说过:"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要是他能够活到20世纪60年代,要是他能够读到中国人写的公文,也许就不会将公文当做首要的抨击对象了。  相似文献   

12.
萧伯纳曾经说过:"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要是他能够活到20世纪60年代,要是他能够读到中国人写的公文,也许就不会将公文当做首要的抨击对象了。  相似文献   

13.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已被许多记者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新闻报道中。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从目前见诸报端上的一些新闻报道在读者中产生的深刻印象和社会效果来看,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幽默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适用于社会新闻,而且也适用于一些常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人物等新闻。如  相似文献   

14.
使新闻幽默风趣的方式有如下数类: 一、直录式这一类,适用于本身就具有幽默感的事情,照事情的原样录下则可。但,这“照原样录下”也并非易事,也非人人都能做到。首先是能否发现事情的幽默之处,再就是是否精心安排了文章。所以,对具有幽默感的事情,作者必须意识到,消化了,然后写出,方可奏效.那么,如何能“意识到”呢?关键在于发现事物对比中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5.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里,假如一个人富有幽默感,他一定会受人欢迎,因为幽默带来的笑声,哪儿也少不了,哪儿都不会被拒绝。新闻标题也一样,幽默的标题语言,会让人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对新闻内容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整张报纸产生好感。对于供人在晚饭后的宽松气氛中阅读的晚报,幽默新闻标题的作用更为明显。近年来发行量巨大、深受读者欢迎的晚报很善于在社会  相似文献   

17.
贺东梅 《记者摇篮》2000,(4):22-22,21
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挺有争议的问题。笔者结合新闻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新闻可以用幽默的笔法来写,新闻可以幽默。这是因为: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做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有位哲人说:“幽默是聪明人的财富”,而聪明人应该也经常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个人讲话很幽默,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有趣的比喻之中,使人听了会心微笑或大笑,笑中受到启发。记者把它写进新闻,既能使新闻生辉,又不失于新闻真实,有何不可呢?还有些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军事新闻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着严肃的包装,读者读起来有些沉重。庄重不等于呆板,严肃不排斥活泼。而在军事新闻领域恰如其分地介入幽默的手法,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将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借鉴的途径。幽默之于军事新闻,绝非哗众取宠,趋时之策。且不说西方报界将幽默用于新闻作品已成为他们的一大特色,就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也没有把幽默视为禁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都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们一生所撰写的大量稿件中,就有不少把严肃的革命战斗精神用幽默、生动的笔触表现出来。那些活泼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美霞 《大观周刊》2012,(36):149-14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著名教育家斯雏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喻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幽默感,才能更好的叫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自如的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原理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而数学教师的这种幽默是要不断的在生活中具有细腻的观察能力,还要有一种知识的联想能力,能有一种把数学和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结合新闻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有的新闻可以用幽默的笔法来写,新闻可以幽默。这是因为: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作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有位哲人说:“幽默是聪明人的财富”。而聪明人应该也经常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个人讲话很幽默,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有趣的比喻之中,使人听了会心微笑或大笑,笑中受到启发。记者把它写进新闻,既能使新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