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是我国当代不太多见的美文之一。笔者认为,美文的产生正如传世名画、经典名曲名歌等艺术品的问世,实在是弥足珍贵、令人珍爱的。作为美文,其主要作用是供广大读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它可以给人送去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养料、审美养料、语言养料,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和言语,它因此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而现实中,许多美文大都被人们反复研究、揣摩、分析、探讨、交流、评论,但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却在比较中令人感到被关注的程度不够。其实,《故乡的榕树》完全可以与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  相似文献   

2.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自少年时代起就钟情于文学和绘画,是活跃在香港文坛上的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注重艺术意境的开拓,对人、事、物、景等富有独特的审美观照。《故乡的植树》融审美的奇颖性和丰富性于一体,意蕴深远而有韵致,风格婉丽而具异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索和审美感受,是黄河浪散文的成功佳作。《故乡的榕树》曾荣获香港198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现收入新编中师《阅读和写作》教材第三册文学鉴赏单元)。这篇散文从故乡的土地拾取生活的回忆,借助有形的具体物象表现无形的主观情感,运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玲珑剔透、真挚优美的散文,曾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下列四美。一美的意象文章的核心意象,就是故乡的榕树。榕树  相似文献   

4.
逯新君 《阅读与鉴赏》2007,(5):52-53,47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  相似文献   

5.
在若干散文鉴赏法中,涵泳法是一种对学生来讲十分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谈谈运用涵泳法鉴赏散文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晓 《现代语文》2008,(4):103-104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阔别家乡的作者,由住所左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熟悉的大榕树,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真挚眷恋的感情。作者黄河浪,能诗善画,使得他的散文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让人享有视觉之美,而且感情真挚,画面纯美,诗情画意如水乳交融,恰似山间小溪,时急时缓,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7.
卞钟鸣 《学语文》2006,(6):32-33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深刻动人,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片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于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是它的主旨。为了表达这样的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久居异乡的作者由住所附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的熟悉的大榕树,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让人享有视觉之美、听觉之乐。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黄河浪先生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联想丰富、感情真挚的优秀散文。通过它的教学,可以也应当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这样做,既有助于他们进一步阅读欣赏,又有益于他们在写作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故乡的榕树》一文中,主要的联想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1988年秋季高中语文第一册新选的课文。这篇亲切感人的怀乡散文,写于1979年5月,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已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是我国当代不太多见的美文之一。笔者认为,美文的产生正如传世名画,经典名曲名歌等艺术品的问世,实在是弥足珍贵、令人珍爱的。作为美文,其主要作用是供广大读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它可以给人送去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养料、审美养料、语言养料,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和言语,它因此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借榕树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来脍炙人口,其中对“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的回忆一节,写得尤其精彩.但其中两处用词似乎欠当,使全文有白璧微瑕之憾。文中写道: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睹物思乡的抒情散文。它是以榕树为线索.围绕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展开了叙写,寄托于思乡之情的是一件件往事及生活情趣、乡土气息。是述因住所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而动了未泯的童心,产生思旧怀乡之情。叙述从儿时故乡的榕树周围发生的趣事.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土古老传统习惯的深切怀念,围绕故乡的榕树着重叙写像榕树一样多的记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文学鉴赏作品,通过对黄河浪散文<故乡的榕树>中情与景有机的结合,将眼前物通通经过作者情感的洗濯,然后再用工笔般的精雕细琢地描绘,从而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给读者,为我们寻幽探微般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都提供了规律性的认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索,按“物——事——情”的顺序组织材料,并运用了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把各部分“焊接”得严严实实。如用“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眼前的景物过渡到对故乡的怀念;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过渡到写小溪、石碑、石狮  相似文献   

17.
闵洁 《考试周刊》2009,(5):66-66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Posner)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对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教学,本文作者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久居异乡的作者由住所附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的熟悉的大榕树 ,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 ,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文中有画 ,文中有诗 ,让人享有视觉之美、听觉之乐。一、精美的画面 ,赏心悦目作者用多姿之笔绘多姿之景。先用白描的方法来写故乡的“驼背”榕树 ,“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 ,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 ,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 ,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 ,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 ,横过溪面…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大家都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研究中,人们往往看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却很少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联想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首先应该认识到,联想能力是学生在练习写作时的基本能力之一。缺乏联想能力、或没有联想能力的人是很难写出好的文章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完成的。如香港的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通过看到眼前的两株榕树而联想到故乡的两棵大榕树,联想到发生在故乡榕树周围的许许多多的乡俗,童年趣事,从而抒发了作者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再如秦牧的《土地》用蛛网式的结构,把几千年的民族历史和一百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有机地融为一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没有联想是写不出来的。许多散文、诗歌、小说,甚至议论文都离不开联想,所以说联想  相似文献   

20.
在若干散文鉴赏法中,涵泳法是一种对学生来讲十分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谈谈运用涵泳法鉴赏散文的几个问题。一、涵泳的含义涵泳,简而言之,就是沉浸其中,细细体味。说得白一点,就是熟读。熟读应读到基本能背诵的程度,或者要求再高一点,读到“文若己出”的水平,争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获得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境界。《陆象山语录》有诗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涵泳法的优越性1.能增强趣味性,锻炼联想力和想像力我要求学生运用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