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特点和移民产生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秦汉移民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时期的移民更具特色。若论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的官方移民,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则首推秦汉。秦汉移民.更以其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特点见称于世,成为秦汉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有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中原移民。本文主要探讨秦汉移民江南的几种形式,以及大量移民的进入对江南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指出,由于移民流入江南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致使秦汉江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从而影响江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也不宜过高评价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有大量的欧洲移民进入美国社会,其中以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的数量最大,绝大多数是天主教教徒。当时美国的新教徒占据绝对的主流,他们对代表欧洲旧势力的天主教持抵抗态度,加之移民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一时期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举步维艰。19世纪的美国天主教是在克服外来的反天主教势力和解决内部冲突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西汉的陵县是一种特殊的县邑,它基本上是移民县,是为供奉帝王或其父母而设的。但加强关中的政治、经济势力,控制关东豪强也是移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少数民族被政府大量迁到江北,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向江南。流向江南的人口分突发式移民和渐进式移民,突发式移民主要是由政府行为或灾荒所致,渐进式移民则与北方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而资源相对不足有关,当时江南的滨湖地区地广人稀,是吸纳中原移民的主要地区。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导致江南人口的增加,从长期趋势看,渐进式移民是江南人口增加的主体部分。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开始了江南的开发,也使中原文化流向江南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中原移民对岭南的开发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中国特大的移民都市,在清末民初的上海小说中有大量的移民题材中长篇。移民之中有工商投资者、文化人、革命者……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移民。当然,极大多数移民是战乱与天灾中流向上海的难民与灾民,到上海成为出卖苦力的劳动者,但用“乡下人进城”这一概念是概括不了这股移民潮的全部内涵的。移民小说显示了上海这一移民大都会的众生相,也是培育外来移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的形象化的启蒙教科书,深受广大市民读者的喜爱与欢迎,即使对今天的现实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由于战争和中国所设郡县的推动和影响,中朝移民活动进入了频繁期,一些移民特点随之呈现出来。这一时期,移民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中国内陆到朝鲜半岛;迁移的路线兼有海路和陆路,但以陆路为主;大规模迁移的原因主要来自迁出地的动荡局势和迁入地的相近文化;中国移民到朝鲜半岛之后有些会二次迁移,主流趋势为自北而南遍及半岛。同时,大量中国移民迁入,也为朝鲜半岛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1.
湘州的经济在南朝时得到了平稳的发展,但是在政治上其地位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湘州的战略位置没得到充分利用,本地豪强势力没得到充分发展,外来移民势力又十分薄弱,南朝统治阶级对它没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十分脆弱,基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移民尝试有一定成效,但单向度的政策设计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的调节,忽视了移民的长远发展。教育生态移民充分考虑移民的心理特征和现实诉求,将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下一代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政策设计,通过家庭成员分层式教育移民、企业对家庭接收式移民、村组整体搬迁式移民的多重设计,多途径探讨涵盖西南农村贫困地区移民的中国梦实现的环境修复与构建移民发展的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13.
当今移民已成为全球性现象。本文作者简要比较了一代移民与二代移民的文化认同感。首先讨论了移民的文化认同感的复杂性;其次分别从语言、思维模式、对母国的感情和被认同感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一代移民与二代移民的不同的文化认同感: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我国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利用东北肥沃的土地进行粮食生产。内蒙古东部地区紧邻东三省,随着二十一条及有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侵略者的势力也进入该地区。侵占内蒙古东部的大片土地并建立水田农场,驱使朝鲜移民种植水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朝鲜移民在异国他乡从事艰苦的水田生产,承受着中国封建地主、军阀以及日本殖民势力的欺压奴役。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发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水田事业,客观上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6,(5):10-14
政府主导型移民是目前我国各地占主导地位的移民组织模式,企业参与型移民模式仅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相关研究成果极少。根据野外实地调研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对山西武乡县下关村的企业参与景区生态移民模式特色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下关模式对于我国生态移民组织主体转型的推广价值与启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型移民相对于政府主导型移民、自发型移民和社会促进型移民模式而言具有相对优势;下关模式与企业参与生态移民的其它地方模式相比也具有其区域特色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子岭水库移民时,淹没区群众普遍存在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单纯依赖政府、要求补偿的思想和对安置后的生产有疑虑等问题,增加了移民的难度,当地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宣传工作方针、注重对安置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强调移民模范的示范作用等方式进行思想动员,最终确定了就近安置的方针,评定了淹没区补偿标准,落实生产园地,解决移民的根本问题。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汲取到党的领导是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实行农业合作化是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恢复与发展山区生产是安定人心的根本方针等历史经验,并在后期社会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解决移民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流动的加快,移民和移民社会已经普遍存在.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一种类型,移民社会特有的内涵及其多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移民、移民社会问题,构建移民社会学理论体系,开创社会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移民文化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温州侨乡的移民文化、旅居地的移民文化和新温州人的移民文化。温州移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移民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受多元文化运动、大国地缘战略、跨国境遇和历史记忆等因素的推动,冷战后移居海外的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的政治活动呈现上升态势并产生了复杂的政治影响,其极端势力成为引发跨国民族问题的乱源与国家分裂和骚乱的幕后推手。加强对跨国移民族群参与祖(籍)国政治活动的预防、管控和政策引导,是促进我国"和谐边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依法保护移民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三峡库区移民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百万移民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因而必须妥善地处理好完成移民迁建任务与依法保护移民主体合法权益,依法移民与司法监督、普通法与特别法,法律与政策,合法性与合理性,行政审判与其它各类审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