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其在与民本思想互证、互补与互融的同时,更对民本思想有着统摄作用.重民思想由重人思想派生,重人思想不仅仅派生重民思想,还派生重君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通向民本,更通向君本,民本始终从附于君本.先有重人重民思想,后有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较之民本思想具有更宏阔的解释力,其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民本思想的实现程度;因为民重,才有了重民思想的发生,关于民本的各式言说是对重民思想的多面相表达,重民思想长期存在并作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多重领域,影响深远弥久.  相似文献   

2.
1862年之前的王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其重民思想依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特别是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范畴。1862年之后,王韬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开始向近代转化,其重民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而从其重民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萌发时便具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王韬不可能比其同时代人走得更远。即使如此,其重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周易》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从顺天应民的重民思想、益民求利的富民思想、重讼明法的治民思想,重师慎战的保民思想、尚贤任能的安民思想等五个方面对其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6.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表现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经济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重教化.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儒家民本思想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8.
夏军 《文教资料》2008,(7):75-76
本文从"重民思想"、"利民思想"两个方面对胡锦涛同志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其重民、利民、裕民、亲民、从民、信民等主张,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光辉。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从古代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精华,并加以扬弃和综合创新,提出了人民本位论、人民利益论和人民民主论,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使传统民本思想体现出其现代价值,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桐城派文人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本思想,其中姚门四杰的民本思想表现在重民、养民、富民和教民四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民本思想,他们更多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