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南京有一支“仝”姓,是回族人。大家知道“仝”姓发源于河南,现在河南郏县还有许多人姓“仝”,其民族属汉族。那么,南京这一支回族“仝”姓是从哪里来的呢?仝道荣是南京河海大学数学系教授,身兼美国BoowlingGreen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法国Maine大学一级客座教授等多国学术职务,老家在与南京一江之隔的安徽省和县。经过他多年的探索,终于搞清仝氏家族得姓和迁徒之谜,并廓清了清史中存有的疑点。一在安徽和县,仝姓家族迁徙之谜有3种说法:从陕西迁至和县;从河南迁徒而来;传说先祖是清代皇室的武术教师,因打死皇子出逃到这里。和县仝姓家…  相似文献   

3.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 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念.这个观念如得不到更新,企业报的宣传就不能顺  相似文献   

6.
“干”姓读若“甘”,不读干部的“干”。“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华”姓读若“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若“腰”,不读什么的“么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7,(14):8-8
“侨批”,“侨”指海外华侨,“批”是闽粤方言对书信的称呼,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侨批档案实际就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相关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及汇款的历史凭证。  相似文献   

8.
晚报首先姓“党”丁法章近一时期,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新年伊始,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他更明确提出了“要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这些论述,关系到新闻宣传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和队伍建设,是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人的姓名及其称呼比起现代人来,情况要复杂得多。古代一般人除了姓、名以外,还有字、号,而那些帝王的花样更多,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等。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及其称谓,对于我们今天阅读古书、整理古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赢、姒(音四)等,都是女偏旁,说明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的社会。由于子孙的繁衍,一族分成若干的分支,散居各地,每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个称号就是氏。旧说商人  相似文献   

10.
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给孩子进行户籍注册而遭到拒绝的女士,把户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原告黄女士之所以要为其新生儿报和孩子父亲同音不同字的第三姓,是因为其丈夫的父辈曾姓‘萧’。解放后,在一次全社会提倡简化字的运动中,‘萧’姓被改为‘肖’姓了……”云云。读后真让我啼笑皆非。“肖”与“萧”原本就是两个不同字义的同音字,可是以后怎么会让“肖”字在姓…  相似文献   

11.
研究论文的“文题”写作初探张行勇,刘顺义(陕西杨陵《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陕西杨陵712100)读者阅览文献,先看题目,然后决定是否看文章。“文题”的写作就是给文章起一个“名字”,这在“论文”说来,就是“题目”。回研究论文题目的要求1.回贴切“贴切”,...  相似文献   

12.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shàn(善)。“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廖读chóng(虫)。“盖”姓,不读覆盖的盖,应读gé(葛)。“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纯晚报来说,机关报晚报往往被认为是竞争中的弱者。然而,只要发挥好机关报晚报的优势,便可赢得竞争。机关报晚报的优势有哪些?我们认为,首先应发挥好权威性的优势。 机关报晚报一姓“党”,二姓“晚”,就长沙晚报而言,当然还要加上三姓“长”。姓“党”,就是要完成好党委机关报的职能,党委机关报就是要说党的话,说好党的话,这样才会有权威。具体来说,党委机关报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入“第二步跨越”的重要发展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经济宣传报道可能出现什么发展趋势和特点呢? 经济理论超前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必然带来经济理论的活跃和繁荣。党的十四大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就是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划分姓“社”姓“资”标准的传统观念,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一条符合现代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四库全书》处理“违碍”字问题,学界一般认为,馆臣不但把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处理,而且把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之处也做了删改。这种认识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四库全书》只是把明代后期著述中那些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改易,而对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的字则大部分地保留着,并没有完全删改。  相似文献   

16.
“三个有利于”与阶段性转移·王岩镔·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时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17.
新华书店是“老字号”,有辉煌的历史。在改革大潮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处境困难。如何在市场中找回自己昔日的辉煌,关键在于变。抓好资本运营就是变,变则通,变则兴。认识资本运营资本两个字常给人们不寻常的回忆。多少年来,人们对姓“社”、姓“资”的问题非常敏...  相似文献   

18.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企业破产淘汰制度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变革,无疑需要充分进行思想准备。有的同志问:企业破产法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回答是,它姓“商”。所谓破产,是由于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自有商品生产以来,社会经济生活中就有借贷活动,就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某些经验管理水平或技术水平落后的商品生产者就可能发生严重亏损无法弥补,以致负债接近或超过其资产,失去偿还能力。破产法就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情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李团举、伊廷龙报道:军队调整改革中新组建的山东预备役高炮师,制定了“以新闻宣传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战略”。去年一年,取得显著效果。预备役部队建设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山东预备役高炮师新组建时,在当地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不了解、人民群众不熟悉,各项工作一时难以开展。师党委针对这种情况,确立了“宣传报道就是保障、宣传报道就是效益、宣传报道就是工作指导”的观念,号召全师官兵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努力增强预备役部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新闻宣传“战略”的启动,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