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苏高校科技统计指标动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动态指标聚类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5所部委和省属重点高校1998—2002年科技统计指标分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形成了15所高校科技活动绩效的优劣排序,与同类评价相比,动态聚类分析用于高校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现了简捷、实用的特点,是高校科技实力评估的一种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灰关联聚类的方法,以江苏省38所部委和省属高校2002年科技统计指标为例,进行分析、聚类,结果形成了38所高校科技活动绩效的优劣排序,与同类评价相比,本方法用于高校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现了简捷、实用的特点,是高校科技实力评估的一种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98种农学类中文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高校学报和专业性期刊3个类别.对同一类别的不同期刊和不同类别的期刊分别进行连续6年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和3年平均影响因子比较,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影响因子的差异显著性,以反映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和分布的基本情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农学类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估的自报指标与源生指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可分为自报指标与源生指标两大类。本文对两大类指标的排序-频度分布模式、集中度和分层结构作了比较研究,揭示出自报指标数据错误累积对统计规律的扭曲,提出确保自报指标数据客观性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娟娟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06-108
聚类分析用于高校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现了简捷、实用的特点,是高校科技实力评估的一种可行的新途径。本文以江苏省15所部委和省属重点高校1998年至2002年科技统计指标为例,分别用动态聚类和静态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动态聚类和静态聚类用于高校科技统计指标分析时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活动指标静态聚类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用于高校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现了简捷、实用的特点,是高校科技实力评估的一种可行的新途径.以江苏省15所部委和省属重点高校1998-2002年科技统计指标为例,用静态聚类的方法对一个连续时间段内的科技统计指标进行年度聚类分析,研究江苏省高校在一个时间段内的科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科技统计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道必答题,答案则是在统计时限内高校科研管理及科研活动总体投入、过程与产出的量化定格。高校最典型、常规化的科技统计工作是岁末年初由国家教委下达的高校科技统计,该项工作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跨年度的“工程”,既是旧学年怕总结之据,也是新学年计划之源。对有效的科研管理而言,高校科技统计其统计的是昨天、告诫的是今天,影响的是明天。;(-)从科技统计的开展看科研管理的效率数据收集一审核一汇总一填报是高校科技统计过程的四步曲。这项工作有三繁:人多繁、面广繁、时间急繁;还有三难:…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15所部委和省属重点高校1998-2002年科技统计指标为例,分别选取不同标准方案,利用动态聚类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标准方案对高校科技活动绩效的优劣排序产生的影响,从而探究高校科技统计指标动态聚类中的最佳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科技统计是高校科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的科技工作实施宏观管理最基本的数据,是反映高校综合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量化指标,也是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繁荣科学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经过不懈努力.高校科技统计队伍的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离做好科技统计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除少数高校的科技统计人员素质较高外,多数院校的科技统计人员为以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科技发展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国外很早就有研究。我国近20多年来,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笔者认为在这些研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澄清,甚至可将之看成误区,现把它分为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即指数规律与周期规律是否性质不同的两个规律;速度研究能否限于经验概括性研究;速度变化规律是因果规律还是非因果规律;什么样的人才与成果能列入科技统计指标之中;横向排序指标是应该重结果指标还是应该重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电子电路故障定位的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方法。通过测试电路中的被诊断元件的工作温度和工作电压两个物理量,得出模糊信息理论中两传感器对各待诊断元件的故障隶属度,再利用模糊信息融合,确定故障元件,并通过单传感器诊断结果与模糊信息融合诊断结果比较,说明多传感器融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石聿根 《现代情报》2007,27(10):66-69
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在内涵、对象、内容、资源获取、资源共享、保障模式、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文献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整体化、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弥散山蚂蝗Desmodium diffusum(新拟)不同于大叶拿身草D. laxiflorum,然而前者在中国却不被承认。弥散山蚂蝗广布于中国,与大叶拿身草相较更为普遍,而大叶拿身草仅分布于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及云南南部。崔现举等将弥散山蚂蝗置于单序山蚂蝗D. unibotryosum种中。根据国际命名法规,单序山蚂蝗为一非法名称,属弥散山蚂蝗的异名。本文介绍了弥散山蚂蝗和大叶拿身草的分类历史、种的检索表、种的文献、异名及分布。同时,指定了弥散山蚂蝗的后选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中国银行业应对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拳措。本文基于随机边界成本函数首次实证研究了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及其战略投资者的成本无效率水平。实证结果发现,虽然在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成本无效率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但是战略投资者的成本管理水平普遍较高,有前者学习和借鉴的空间;从成本无效率变化的趋势看,中国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在逐年改善,与战略投资者的成本效率有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异檐花属Triodanis原产美洲和地中海地区。  在中国为首次报道,我国已知有穿叶异檐花T. perfoliata和卵叶异檐花T.biflora两种,前者采中福建崇安和建宁,后者采自安徽安庆、浙江普陀和福建将乐。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an outcome of taxonomic studies of  Chinese  Sauropus  and Cleistanthus.  The former consists of two sections and 14 species of which three species are new; the latter is of 6 species, of which 3 species are first recorded from China.  These two gener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ern and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7.
 Til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 between Lithospermum and Arnebia are tabulated and these two genera are considered different between each other.  Five species of the former and six species of the latter are recognized in China, and two keys to species are given for the two genera respectively.  The pattern of the disjunct distribution ofLithospermum offici  nale is discussed, and a map of its distribution range is given.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变迁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鹏飞  何枫 《软科学》2005,19(6):31-3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从产业层面详细研究了我国制造业1996~2003年期间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来看所考察期间技术进步是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但期间前几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后期技术效率的提高与技术进步共同成为促使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说明制造业增长的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提高产业经济运行的效率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较显著,且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更强;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动适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存在中期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F. sulcisquamosa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F. unibracteata in pollen morphology and differs external-morphologically from the latter in lacking trellised spots inside tepals. There- fore the former is reduced to a variety of the latter. F. puqiensis is found very similar to F. thunbergii both in pollen morphology and gross morphology. The former is different fromthe latter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us reduced to a variety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