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1.尊重与激励策略新课程语文课堂评价,激励是目的,尊重是基础。尊重学生即将学生平等对待,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放飞自己的思想。事实上,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正是老师在平常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2.
辛华邦  辛华湘 《考试周刊》2009,(40):222-222
尊重学生,是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自尊心理是一种自爱、自信与自我尊重,并期望受到他人或社会尊重的情感。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在学校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关注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或做了某些有益于同学、班集体或学校的事,得到肯定的评价时,  相似文献   

3.
自尊即自我尊重。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对社会存在的个体而言,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就无可厚非的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关心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尊,使他们获得社会和自己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4.
人不论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衣着丽陋、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应该用心去维护自己的自尊.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班级在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那么,作为"班集体的灵魂",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呢? 一、尊重——扬起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风帆 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具有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自我尊重的需要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在一起,统称为自尊的需要.自尊是一个几乎尽人皆知的概念,它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中也不乏因自尊受伤害或受激励而失败或成功的人生样例.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自尊.这种隐私和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仅是同学、朋友侵犯不得,就是自己的亲人也一样.一旦触犯,等同触到“雷区“.轻者,关系紧张;重者,反目为仇.所以,与人交往和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像尊重自己的人格一样尊重对方的隐私,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对方的自尊.……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者炮制出美化战犯的影片,还美其名日:“唤醒日本民族的‘自尊’。”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青年,我在拍案而起时不禁诧异—难道这就是日本人的“自尊”? 众所周知,“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更尊重自己的国家,尊重自己的民族。然而,“自尊”是要建立在’.自爱”、“正义”的基础上的。站在正义公平的那一方,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这才是“自尊”所应有的内涵。若无视立场的正确与行为的严正与否,把一切维护自己名声的行径都视为“自尊,,,那么人们尽可以相互践踏,打击报复,理由只有一条—“我是在维护自尊!” 呜呼哀哉,“自…  相似文献   

9.
个体的自尊主要受其成就、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其中社会评价是影响个体自尊的关键因素。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知识学习和考试主导了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重视分数和升学是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而这内在地决定了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通过这种评价获得自尊,这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教育应该建立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通过教育获得恰当的自尊,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一、自尊教育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自尊是什么.先来看看名人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心理学家说,自尊是人极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形象的评价与体验,是照镜子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尊"的解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相似文献   

12.
强化,是调节人类行为的有效手段。当然,也是调节儿童学习行为的有效工具。可以这样说,凡是能够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或是能把学习努力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的做法,都可以称之为强化。比如儿童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获得一份奖品或奖状,这种奖励导致了儿童以后更努力地学习,这就是强化。强化学习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满足儿童自尊的需要。自尊需要,是一个人对自我作出肯定评价的需要。渴望自己成绩优良,取得成功,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是来自自我尊重的需要;希望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重视、赏识,作出肯定的评价,这是来自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这两种形式都是人的自尊需要的表现。不过,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而且,这种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孙显 《考试周刊》2013,(87):179-179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谓自尊,从字面上看,即“自我”尊重的意思,其实,这种“自我尊重”更多的是期待他人对自我的尊重。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绪不稳定,当他人对自我的尊重程度和期待不相符时。过于自尊和不够自尊的个体的自我调节行为反应差别很大。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矫正因自尊心太强或太弱而受挫产生的不正常心理,建立适度自尊。  相似文献   

14.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回归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自尊自信”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成长中的我”部分提出“培养自尊精神”的总体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课程标准规定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终于找回了宝贵的自尊,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尊重。由此也学会了以勇敢带来和平,而不是仅仅为了做个“好孩子”而沉没于恐惧和害怕的感觉中。  相似文献   

17.
蒋书琼 《贵州教育》2009,(13):16-16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个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漠视和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和自尊。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有做人的尊严,在与人的交往中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我目的《学记》中也主张教学应“不凌节而教”。也就是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他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