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大钦,字敬夫,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潮州市金石镇)人,因号东莆。明正德六年生。嘉靖十一年举进士,状元及第。依例听选为翰林院修撰。嘉靖十三年,以母老病乞归终养。以后一直隐居东莆山中,讲学著作优游,不再出仕。嘉靖二十四年卒,终年三十五岁。  相似文献   

2.
林大钦(1511—1545年),字敬夫,号东莆子,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省潮安县金石镇)人。明嘉靖十一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以母老病乞归终养。此后一直隐居在东莆山中,筑室讲学,终身不再出仕。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病逝,终年35岁。 林大钦在讲学过程中,针对当时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颇值得今人借鉴。兹将林大钦主要教育思想略析于下: 一、“心即理”  相似文献   

3.
《东莆先生集》为明嘉靖十一年状元林大钦所撰别集。本文对这个别集版本情况进行考核,确定了各本间源流关系;又对集中个别伪作加以辨证,分析其作伪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琴绘画     
<正>张琴(1876-1952),字治如,一作知庐,笔名持儒,晚号石匏老人。莆城十八张厝人,光绪三十年(1904)末科进士。宣统元年(1909)春进京,授翰林院编修。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3年在京兼任《亚东新闻》主笔。1914年回莆田任兴郡中学堂校长。学识渊博,于诗书画印,无所不能。著有《桐云轩声画集》《桐云轩诗文集》《孝经正义》《学庸通义》《六书考源》《帝国共和主义论》《莆田县志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朝所纂修的《四库全书》,一般认为共存七部。其实,此七部《四库全书》外,还有一部,即存放于北京翰林院内的《四摩全书》底本。《四摩全书》馆初即设于翰林院内。四库辑书时须先抄出底本,检校勘异后再行缮录,遂为定本。除此而外便是一批由各地采集之书应用后退还而无退还者,此二者均堆在翰林院库房内,成为《四库全书》七阁之外的又一部。由于存放于宫宛的《四库全书》正本只许“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使用,“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见《东华录》,乾隆朝四十一年六月)故有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6.
因编纂《余姚市志·人物传》,查阅民国20年(1931)刊版的《民国余姚朱氏谱》,在卷17“录·家传”中发现黄宗羲写的两篇佚文:一为《明庠生惩庵朱君传》,一为《清诰授中宪大夫云南大理府知府湛公宋公传》。《民国余姚朱氏谱》编纂者朱元树(1880~1946),字致棻,号敏人,余姚城区太守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余姚人称“末代翰林”),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三年后回国。历住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相似文献   

7.
宋芸子先生何为而评《封神演义》也?曰:此先生现身说法也。先生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补诸生,年十八,受知于张之洞,与杨锐、廖平同以高材生入尊经书院。书院主持人王闿运、钱徐山俱器重先生,钱徐山以杨锐与先生誉为杨雄、宋玉复生。清光绪五年(1879),领乡荐,王闿运以廖宋为院生冠冕。十二年丙戊(1886),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中殿试经济科,亟为张之洞、潘祖荫所称重。翁同禾言新政,尤重其才,撰《时务论》一卷,为翁同禾所赞许。十五年已丑(1889)为翰林院检  相似文献   

8.
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人称湘绮先生,湘潭人。咸丰七年(1857)举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赐翰林院检讨;辛亥革命前夕加翰林院侍讲衔,是我国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他学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诗文模拟汉魏元朝,为晚清拟古派诗坛之旗手。可谓知识渊博,交游广阔,著作等身。其《湘军志》一书,能秉笔直书,对湘军将帅颇有微词,虽受毁版之灾,而书之声誉更著。辛亥革命后因物望所归,为袁世凯礼聘为清史馆馆长。然傲骨天生,殊不欲为袁氏唱颂歌;而袁氏亦徒有修史之名,并无修史之实,乃忿而辞职,终老于长沙寓居。其著作经门人辑为《湘绮楼丛书》行世。  相似文献   

9.
莆仙有修志的优良传统。莆田置县以来,所修志书不下百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南宋史学家郑樵。他以布衣之身独力编纂200卷的鸿篇巨著《通志》。其他主要的志书有:宋乾道钟离松、陆琰《莆阳图经》、潘畴《莆阳志》;绍熙赵彦励、郑侨《莆阳志》。明永乐《莆阳志》,景泰《莆阳志》;成化岳正《兴化府志》,黄体勤、林若权《兴化府志》;弘治彭韶《莆阳志》、黄仲昭《八闽通志》,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嘉靖郑岳《莆阳志略》;万历康大和《兴化府志》,林尧俞《兴化府志》。清康熙林麟火昌 《莆田县志》;雍正俞荔《莆田县志》;乾…  相似文献   

10.
郑王臣是清乾隆朝福建莆田文学家,著有《兰陔诗集》、《兰陔四六》、《黄石山人集》等,并编有莆田一地的诗歌总集《莆风清籁集》(附《兰陔诗话》)。郑王臣的《莆风清籁集》及《兰陔诗话》,不仅对莆田清乾隆之前的诗歌作了总结,而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文学主张,对我们今天研究福建地方文学和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明河津平原村(今平原村属山西万荣县)人。明永乐辛丑(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广东道检察御史,山东提学签事,大理寺左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天顺元年(1457),六十九岁时告老还乡,在河汾设教,至天顺八年(1464)卒。殁后赠礼部尚书。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二书于明万历时由候鹤龄分类合编为《读书全录类编》(以  相似文献   

12.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云霄人。祖居佳州郭墩,因近海多盗,后迁居莆美前涂村。林偕春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月初四,自幼聪明颖慧,在父亲训导下攻读经书,四十年(1561年)举于乡,四十四年(1565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担任史职。人们尊称他为“太史公”。  相似文献   

13.
曹振国 《现代语文》2004,(11):24-24
《行路难》(以下简称《行》)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以下简称《宣》)是李白七言古诗中的名篇。《行》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宣》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州与族叔李云饯别之时,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虽前后相差九年,但两首诗具有很多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堪称比肩的姊妹篇,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一、两诗具有相同的背景、相近的意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抱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受诏入京,供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谗毁而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从天宝三年到…  相似文献   

14.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钦赐一品出使泰国的外交使臣郭石渠郭石渠,字文渊,贵州思南县邵家桥凤鸣场(旧称阜民场)人。14岁中秀才,17岁以一篇《事君能致其身》的考卷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相似文献   

15.
刘亚娥 《教学与管理》2012,(27):130-131
在中国,中国式英语的概念是由葛传规老先生在他的著作《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翰林院》(Hanlinyuan)等书名的英译不能叫做中国式英语,而是中国英语。葛老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些著作的英译是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6.
<正> 唐末五代著名诗人黄滔“奋然二十四年于举场”(《莆山灵岩寺碑铭并序》),集中保存了丰富的唐代科举材料,徐松《登科记考》自乾符至乾宁年间亦有大量征引。虽时贤前人于徐氏书多所匡正,然自滔集观之,仍有可议之处。本文据《丛书集成初编》本《莆阳黄御史集》(此为清王懿荣校刊《天壤阁丛书》本的排印本,搜辑补苴,最为完备。),在黄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蔡孑民先生传略、吴雅晖先生序》),这两句话集中地表明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蔡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酝酿于1894—1898年之间。先生生当清季末世,虽并不热衷于科举功名,却不意成为一个科场中的佼佼者。他16岁(1882年)考上秀才,23岁(1889年)中举人,24岁(1890年)应会试告捷,26岁(1892年)补殿试,为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28(1894年)授翰林院编修。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真可谓是一路顺风,青云直上。相反,国家的局面这些年来却是千疮百孔,江河日下。1894年甲午之战,中国遭到惨败。从此维新改良运动勃然兴起。这些,都给蔡先生以极大刺激与影响。他就是从甲午这年开始,阅读各种新书,留意世界大势,关注时局发展。中日马  相似文献   

18.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貽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19.
《旧京词林志》是明代浙江宁波人周应宾所编的南京翰林院志。该书是记载明代南京翰林院文献留存不多的志书之一,可以补充参证明代黄佐所修的《翰林记》。《旧京词林志》在修成之后即被很多书目和笔记纷纷引用,显示了此书记录文献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是继唐代李肇《翰林志》之后,又一部具有较高文献利用价值的古代翰林院志书。  相似文献   

20.
《廿二史考异》是清代三大考史名著之一。它考订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等二十二部所谓的“正史”。从目录上看,还有《续汉书》,系从《后汉书》中析出。作者钱大听,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音韵学家金石学家。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雍正六年(1782年)生,嘉庆九年(1804年)卒。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岁)中秀才。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六岁)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九岁)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编修,(扌瞿)右春坊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